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朋友的烦恼 精选

已有 5474 次阅读 2013-7-31 23: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朋友, 烦恼

前不久,遇到一个朋友,他也是在高校工作的教师。我们俩在推杯换盏之后,他给我讲了如下的故事。现经他本人同意,将故事原封不动地奉献如下,只是把人名、地名隐去。

大约二十年前,朋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里,听到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的来信。来信中提到一位民办女教师,是教英语的。但是他们那里实在太贫困了,没有任何教英语的设备,连打字机和录音机都没有。由于是西部地区,又是民办教师,工资很低。他们那儿有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打工的工资要比当民办教师的工资要高出不少。但是女教师还是选择了坚守。来信的落款是一个女性的名字。

朋友当时就猜到,来信中提到的女老师,估计就是写信的这位教师本人。朋友想到,应该帮助这位女教师,解决一下最基本的英语教学用的设备问题。他按照广播里听到的来信地址,给这位写信的老师写了封信。

回信在两个星期之后送到了。果不其然,那位写信的女教师,就是在广播电台中播送的那封信中提到的女教师本人。于是,朋友到打字机行买了一台当时还算比较好的英文打字机。为了省寄送的费用,他找到铁路运输的一个公司,通过发送铁路快件来寄送这台打字机。如果要到邮局寄送,费用要高不少。至于录音机,朋友认为,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寄送录音机,都是不保险的。因为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如果途中装卸不当,就很容易损坏。于是朋友就给这位女教师汇了些钱,让她到她们那儿的县城里买一台比较好点的录音机以及一些磁带。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教师来信了,她说,打字机已经收到了,买录音机的钱也收到了。而且她和同事到县城里挑选了一台比较好的录音机。她还在信中说,她的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奇,有的也很激动,说没想到大城市里的人还会关注他们乡村的一个普通中学。女教师还说,有的同事本来都想离开这所学校了,因为看到了朋友的信,感觉受到鼓舞,所以坚持留了下来。

女教师在信中说,她们这所中学,只是乡村中的一个初级中学,即只有初中三个年级,没有高中。学生毕业后,能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的,多年来几乎没有。所以很多人也都不愿意读这所中学。她们的生源不多,但课很不好上。只是她一直在坚守着,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朋友与女教师的通信断断续续,但一直都没有停。过了一年多,朋友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想在暑假期间请女教师到他所在的大城市里来玩一趟。在给女教师的信里,他发出了这个邀请。女教师收到信后,也很兴奋,并且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朋友把买火车票的钱寄给了女教师,嘱咐她买好车票后想办法给他打个电话。

女教师把到这个城市的火车车次、时间、地点都告诉了朋友。朋友在电脑上用当时的针式打印机打印出一张标签。上有女教师所在的县名和女教师的姓名,字数不多,但字号很大。到时他可以在接站时举着,能让女教师看到。

火车正点到达,过了一会儿,在出站口,他看到一个青年女子朝着他举着标签的方向走了过来。果然,正是这位女教师。他略略打量了一下,女教师的脸比较黑,可能是西部高原紫外线照射的结果。而且她的脸跟漂亮二字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朋友原来也想到可能女教师不一定很漂亮,但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脸孔还是让他的心稍微紧了一下。

朋友把女教师接到他工作的学校里,在学校校园的餐厅里一起吃了饭。女教师后来告诉他,这是她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朋友后来心里也难受了一下。他帮助女教师住在学校的招待所里,帮她买了学校食堂的饭票,还给了她一些钱,叮嘱她可以到这里的名胜古迹转一转,看一看。只是这几天朋友还有点事,不能完全陪着她。

在女教师要离开回去的前一天,朋友抽空陪着女教师到一些景点看了看,还给女教师拍了一些照片。女教师后来写信说,很遗憾没有和朋友一起合影。

女教师后来的信里写了很多事情,有报喜的。说她们学校有的毕业生已经考上了附近中等城市里的中专学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她们都觉得很兴奋。也有报忧的,说她家里给她找了个对象,而这个人总希望她离开学校,赶紧跟他结婚。而她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也不想跟他结婚。但是家里总是催她结婚,说她已经28岁了。这个年龄在她们那儿还没有结婚的女孩根本就没有,只她一个。朋友看到这样的信,在回信时该替她高兴的会替她高兴,对她的烦恼也会安慰。

有一天,女教师来了封信,说她们那儿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那些有大专以上文凭的才有可能继续留在学校,转为正式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凭,就必须离开学校,离开教师队伍。女教师说,她自己一直坚持参加自学考试,已经通过了好几门,但有一两门考了几次都没有过。如果总不能通过,她就拿不到大专文凭。如果没有大专文凭,她不仅不能转正,而且连教师也当不成了。在信里,女教师请朋友帮她弄一张大专文凭,哪怕是买到的也可以。她说,她知道这个请求不合理,也不像话,可是她实在没有办法。

朋友看了这封信,心里十分纠结。他回了信,说对于女教师的请求,他完全理解。他说,他没有什么可指责她的。但是,让他做这样的事,他也确实很为难。信寄出之后,女教师再也没有写信过来。他们的通信就这样断了,以后再也没有通过信。

朋友对我说,这件事让他烦恼了很长时间,虽然这也算不上什么大的烦恼,但总归是一个烦恼。从道理上说,他不能帮这个忙,这是不应该做的事。可是从女教师的角度来说,她不去弄个文凭,别的人都有可能通过这类不合法的手段弄到文凭,从而可以转正,可以继续做教师,这对这个女教师也不公平。所以他到底应该怎么做,他实在搞不清楚。

二十年过去了,女教师应该近五十岁了。她成家了吗?她有孩子了吗?她还在继续当英语教师吗?朋友完全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知道这些情况。这毕竟是发生过的一件事,他甚至怀疑当初给这位女教师写的第一封信是否必要。如果没有那个冲动之举,是不是也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和纠结了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713022.html

上一篇:文艺界的那点事
下一篇:包公干吗死乞别咧地要铡陈世美?

20 曹聪 虞左俊 朱晓刚 陈希章 孙学军 范秀山 唐凌峰 孙平 陈沐 廖晓琳 王浩 张洁 李宇斌 张忆文 唐常杰 UNCblue qqlisten zhangcz07 lingling101 xy2008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