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吃肉,还是不吃肉,这是一个问题 精选

已有 4857 次阅读 2015-10-30 00:0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世卫组织说,肉类加工食品容易诱发癌症,劝说公众少吃肉。这个消息有点意思,已经引起肉类加工企业的强烈不满,这肯定影响他们的生意。对于这个领域,咱们是外行,不能从科学角度去讨论,也不太能对统计数据的精确度提出什么疑问,只是从一些常识来说说个人的看法。

记得当年恩格斯说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肉食的摄入是起了很重要作用的。原话想不起来了,大致意思是对人类脑的进化和发育那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的结果就是这种进化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说法到底有多少依据,现在不好说,只是一种揣测。其他灵长类动物,猴子似乎以吃水果为主,而黑猩猩是喜欢吃白蚁的,那也算是一种动物蛋白了。大猩猩喜欢吃什么,不太清楚,似乎是杂食,可能动植物都吃吧。猫科动物吃肉,犬科动物也吃肉,当然,家养的狗也喜欢吃屎,虽然很多养宠物的不许它吃,可是依然挡不住这些宠物对吃屎的偏爱。熊也喜欢吃肉。爬虫类中的蛇也是吃肉食的。

这些吃肉的动物会不会长癌,我们不是太清楚,或许专门研究这类动物的专家们会有所了解。至于人类,肉类到底对人类生癌有多大的影响,其实也很难统计清楚。人类患的癌至少有数十种,或者更多,我这里只是瞎猜。但在医学统计中,患癌的患者并不占人口的多数。各种癌的患者一般都是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几或者零点几,或者零点零几。这些癌症患者的总数都加在一起,不会达到总人口的一半。当然那些没有患有癌症的并不意味着健康,他们会得其他的疾病。不过,这样一种情况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人类总人口中,除去绝对不吃肉的那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吃肉的。而这些吃肉的人中,真正得了癌症的是少数人。其他多数吃肉的人并不一定会患有癌症。

现在的问题是,假定我们认定,世卫组织的结论是可靠的,真实的,那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吃肉。除了我们自己来烹调肉食之外,我们还要不要吃那些加工了的香肠、培根之类的肉食。国内主要是所谓酱货,什么粉肠、小肚、大肚、猪头肉,再加上猪肝、腰子、猪心、肺头之类,还有自制的香肠、腊肠等,这些东西到底我们还要不要吃?

肯定有些人在了解到世卫组织的警告后,不会再吃一口肉食了。有些人开始会减少一点肉食的食量,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原状。还有的人根本不信这一套,该吃还要吃。其实,这里所涉及的已经不是科学与健康的问题,而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我在一个医院的介入血管科看到一套图,是说人的血管从小孩到老人这几十年的变化。在小孩时期,血管内径较大,血管内壁光滑。年龄越大,管壁就会越厚,内壁的光滑度也在递减,内径也是变小,病变严重的就是动脉硬化、梗阻。当然,这套图的说明就是表明,人们对肉类的进食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们如果按照这种很科学的教育来生活,我们就一口肉也不能吃。至少猪牛羊之类的红肉是再也不能吃了。那么我们吃鱼和鸡鸭的白肉吗?那里虽然动物脂肪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如果我们很坚决地连一切荤腥都不沾,只吃植物,我们就会健康了吗?假定我们确定能够得到健康,我们的血管不会发生那种可怕的病变,我们的心脏是健康的,我们的心血管、脑血管也是健康的,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吃美食的快感。这样的生活是我们真的需要的吗?

虽然我们常说,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吃饭毕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据说,凡是美味的食物都不是健康食物。比如,油炸食物几乎很多人都爱吃,但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这种食物绝对不是健康的。但是即使是专家也不能说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吃,顶多是告诉人们最好少吃。而某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才需要绝对杜绝食用。所以选择食物本身并不单纯是选择健康还是不健康,而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因为即使我们选择了最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并不能拦挡生命的终结。信奉某种宗教的人终年在深山老林,闭目打坐,吃斋诵经。很多这样的信徒活到天年,比一般世俗的人要长寿。其中有些人还能坐化为肉身佛,火化之后会产生很多舍利子。很多人会感叹这些人的长寿,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吃肉会让某些人患有癌症,但更多吃肉的人未必患有癌症。还有一些人没因为吃肉也患有癌症,也有人本来一辈子都挺健康,老了老了,给查出癌症来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岁数比较大,这就会让原来不太能长癌的人也会长癌。这么多因素让人纠结不已,却又难以选择。所以,最后一点,干脆一点,该吃吃,该喝喝,只要什么都别过分,这就是好日子。

人类的寿命都在逐渐增加。过去人的寿命短,还没等到长癌的岁数呢,人就得了其他的病而离开了人世。现在人的命长(chang)了,长(chang)到可以等到能长(zhang)癌的岁数了,那我们就平静地迎接这个不太受欢迎的礼物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932003.html

上一篇:使用机器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下一篇:专家培训

8 蔡小宁 黄永义 韦玉程 边媛媛 侯成亚 农绍庄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