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北京,北京! 精选

已有 4799 次阅读 2016-5-1 06:3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北京,这个住了六十多年的城市,要想认真地描述起来,现在看来还真不太容易。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六十多年来,北京一直都在变。可能开头一些年变得不那么快,但也不慢。而最近这二三十年,变得就太快了。

变得快,是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说这种变得快是好的话,其实心里总有点疙里疙瘩。说这种变是不那么好,可能很多人不太爱听。所以实在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那么也就只好不予评论了。是好是歹反正都是她,说好和不好又能如何?

刚来北京时,住在车道沟。那就已经是郊外了。因为出了西直门一站地就是动物园,当时就叫西郊公园。西郊,想想,得有多远哪。而车道沟距离西郊公园怎么也得有好几站地,比如有白石桥、紫竹院(南门)、北洼路,然后才是车道沟。

刚到北京,觉得北京的冬天特别地冷。有一天,外面刮大风,父亲说今天是零下17度。零下17度是什么情况,我那时根本就没有任何概念。只是觉得冷。可是到底有多冷,也不知道。外面飞沙走石,屋里也不太暖和。一到冬天,手脚都冻得裂口子,经常是有血道子。后来听人说,北京的冷在南方给传得很邪虎,说能把耳朵给冻掉了。后来又说,是东北,不是北京,才能把耳朵给冻掉了。

住在车道沟,很少进城。我记得后来我进城的原因,最多是到邮电医院看我那几颗倒霉的牙齿。那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经常是到星期天,祖母就带着我去西单大木仓邮电医院去看牙。现在那个医院改成协和医院西区还是叫西院什么的。到西单下车后,还要往胡同里走上好久,我感觉至少得有二十分钟左右。祖母是缠足,走路更加艰难。但是,祖母带我看完牙之后,总要到西单菜市场买几斤螃蟹,是活的河蟹,带回家去。

到了家,把螃蟹放到厨房的水池里,螃蟹还是活的,嘴里吐着泡沫。如果我下手,没留神就会被螃蟹夹子给夹到手指头上。

当时到西单,从车道沟坐34路公交车,现在改为334路。当时34路是直到西直门的。西直门的城楼高大,还有个瓮城。城楼下有三座门,中间的大门我记得什么时候都没打开过,只有两边的门是通车的。进城的车走南边的门,出城的车走北边的门。倒是符合车行右道的规矩。从西直门到西单是坐五路电车,是有轨道的那种,北京人俗称diang diang diang。不是“当当当”。车走得很慢,从西直门到西单,最快也得四十分钟。反正进一回城是特别费劲。五路有轨电车是从西直门一直到终点站天桥,途经宣武门和菜市口。可是天桥我从来没去过,也从来没有看过那些杂耍。这算是遗憾吗?不知道。

在车道沟和巴沟,都是住在京工大院里。大院里的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很少有北京当地的人。所以对于当地北京人的生活其实一直都不了解。后来从京工大院搬出来,搬到海淀镇,这才接触到普通的北京人。

搬到海淀镇后,转到洩水湖小学上学。那所小学原来是基督教教堂。改革开放后,又恢复成教堂,现在人称海淀堂。洩水湖小学里的学生都是周边居民家的孩子,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我转过去,也从来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观念,很快就跟新同学打成一片。他们的生活远比不上住在京工大院里的孩子们,但他们似乎没有那个大院里的孩子们乱七八糟的胡思乱想。我记得,我们从托儿所一起长大的同学,真是两小无猜。可是上小学后,从城里什么钱粮胡同里转来的孩子们,心眼都不太好,一来就给我们同学拴对儿。说谁跟谁好了吧,挤眉弄眼的,特别讨厌。洩水湖小学的同学要单纯一些,大家一起玩耍游戏,没有那么乱七八糟的破事。

海淀镇是一个古老的镇,在那里生活的时间也只有四年,但印象很深,也很好。站在西上坡,往西看去,就能看到六郎庄的稻田,还是颐和园的佛香阁,再远一点的玉泉山。站在充满农家气息的土地上,心里特别踏实,心情也特别舒服。当京西稻快成熟的时候,一阵阵稻花的淡淡芳香传过来,沁人心脾。

初中毕业后,考到位于机场路的电机学校。这里是电子工厂的集中地带。但我感觉远不如住在海淀舒服。可是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从少年到青年的一个成长时期,可是总的感觉是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就成了大人了。

现在的望京,当时就是一片农田。我记得跟一个同学,那是在文革发生前的两三个月,到附近生产队参加义务劳动。生产队也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干吗,我们说就是想跟社员们一起干活。结果,生产队让我们跟妇女一起到菜园子里劳动,好像就是摘已经成熟的茄子等蔬菜。等快收工的时候,一位大嫂,其实岁数也不算大,顶多二十岁,硬要往我们手里塞上几个大茄子。我们不要,说拿了也没法吃。结果那位大嫂吭赤就是一口,跟咬苹果似的,在茄子上咬了一大口,还告诉我们说,这就能这么吃。我们都傻了,赶紧告辞,逃之夭夭。

文革期间,我们算是中专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属企业参加工作。我和一百多个同年级同学分到北京绝缘材料厂。这个工厂位于宣武区和丰台区交界的地方,但名义上是属于丰台区的。所以,至少到这个时候,我还从来没有住过北京的城区,即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几个区的范围之内。一直都在海朝丰这些边缘地带晃悠着。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973982.html

上一篇:用手机还能干什么
下一篇:交情

17 王安良 许培扬 蒋永华 吕喆 曾泳春 姚伟 朱晓刚 黄永义 周士贵 刘全稳 武夷山 侯成亚 姚小鸥 韦玉程 史晓雷 xlianggg nm2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