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中国人在海外与当地人打交道的挑战 精选

已有 7084 次阅读 2016-6-5 09:4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大家谈栏目,谈到中国在国外开展经济活动时,所遇到的困难,很多是因为,我们完全不了解所在国的风土人情,也不知道如何与当地人打交道,很多行事还是按照国内的惯例,结果吃了不少亏,遭受了不少损失。大家谈栏目提到,像在中美洲厄瓜多尔这样的国家行事,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那是一个山国,还是地震多发地带。那么相对于这样的地形地貌,类似于中国四川地震地带,那么可能就需要一个类似四川工作过和生活过的相关人员,可能会知道如何在厄瓜多尔这样的地震山国来处理一些问题;厄瓜多尔又是一个赤道国家,是热带地区,中国虽然没有赤道地带,但海南也确实是一个热带地区。所以生活与工作在海南的人士就可能具备处理热带地区相关问题的经验;厄瓜多尔还是一个海洋性气候的国家,所以类似于中国广东、福建这些地区的人士,就可能具有这些方面的经验。如此说来,如果中国要想建立一个与厄瓜多尔打交道的一个综合性机构,就需要把上述不同地域与工作、生活经验的人士组合在一起,成立这样的工作机构,来处理和解决在厄瓜多尔进行经贸活动的相关问题。

这个设想听起来不错,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掌握这些人才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至少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才有可能把这些人才资源充分调配起来。大家谈栏目还说,以往,我们在非洲一些国家从事经贸活动时,有些方法与国内的方法还是很相似的。搞一块地盘,建立一个围墙,然后请一些保安。这些保安或许是从国内雇佣的,也有可能是从当地雇佣的。以为只要做到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但在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公司会遭受一些莫名的袭击,而那些保安或者自己逃之夭夭,或者与袭击者勾结起来。总之,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与当地人的村落、部落中的酋长、长老或者普通百姓没有那种日常的经常性的交往。反而一些私人企业,为了能在当地生根,就会与当地相关方面的人士建立各种联系,包括一起交往、吃喝,也少不了礼尚往来,更少不了生意上的相互合作。这样人脉关系也有了,各方面的运作也活络了。有什么事,一找当地人协调,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现在一些国企也开始走这样的路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在中国企业进入非洲之前,西方企业公司基本也是这个路子。他们的经营活动基本不找当地政府,就直接与当地的部落酋长们打交道。这样他们的人脉关系很快就建立了起来。政府基本也不太喜欢参与这样的事。所以西方公司基本已经掌握了生存的路数。

中国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与发展中如鱼得水,也不可能不经历这样的过程。但现在看到,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生疏,主要是语言储备上,有很大的差距。非洲国家那么多不说,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部落与部族,语言的种类更是多如牛毛。这就如汉语中,说闽南话的,与说广东话的,完全不是一种语言,说上海话与说福建话的也有交流上的困难。那么在非洲,这样的语言差距肯定不小。中国人多,大学生也不少,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设置这样的小语种专业,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学习这样的语种,而且在实习时直接到这个语种为母语的国家去待上个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肯定会成为对这个国家比较了解的专家。那么,我们也不会为今天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了。能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工作找不到人做,很多人又找不到事做,这不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吗?

就是在一带一路沿途各国中,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一个巴基斯坦,就有乌尔都语、普什图语,以及其他语种。到了伊朗,还有波斯语,在土耳其,有突厥语。中亚各国的语种也不少。虽然东欧一些国家,他们之间的语言差距不是太大,相互之间都能听懂,但如果我们不是用他们的母语和他们交流,他们也可能认为对他们不够尊重。所以,这样的语言也是要学的。一个斯活伐克人与一个乌克兰人,用各自语言交流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我们如果对斯洛伐克人讲斯洛伐克语,对乌克兰人讲乌克兰语,效果一定都比只讲俄语要更好。

大家谈栏目说,美国人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主要是依靠大量的移民。美国的移民来源国很多,移民比例也较高。所以他们在需要某个国家的情报与信息时,就直接检索相关移民的信息。这在中国的当前,用这样的方式可能不太现实。不过,现在在中国的大学里,有不少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他们有可能喜欢将来在中国找工作,喜欢在中国留下来。而中国当前的政策似乎不是特别鼓励这样的做法。其实,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留下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来自亚非拉国家的留学生们。

前些日子,在一个美国朋友的引荐下,有两个赤道几内亚国家的留学生来我家。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赤道几内亚说的什么欧洲语言我没记住,好像是西班牙语。但这二位都会说英语。俩人长得都很漂亮,他们的肤色丝毫没有掩盖他们的漂亮。我们对赤道几内亚了解多少?反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零。但谁又能说,中国将来不会与赤道几内亚有更多的经贸往来呢?即使因为该国是小国,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忽略。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种下一颗种子,将来会不会发芽,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会不会结成丰硕的果实。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982525.html

上一篇:视频中的内容都是可信的吗?
下一篇:陈年旧事

16 武夷山 余海涛 黄永义 吕振超 王天一 李世春 戴德昌 吴明火 吕喆 刘传武 姚小鸥 汪晓军 xlianggg ghzhou5676 zjzhaokeqin aliala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