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hong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hongchen

博文

浅谈“坑、塘”在城市中的多重作用 精选

已有 5139 次阅读 2012-3-4 20: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office, class, center

    大小不等的水坑、池塘,在城市环境及生态建设方面,其作用不容忽视。它们起着非常重要的“电容器”与“热容(源)”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来北京时,每年夏天3738℃就算高温了。而如今,最炎热的暑期经常出现持续几天的4042℃高温。把手背放到自己鼻孔附近都能感到明显的凉爽气流喷出。在不长的时间内气候变化如此明显,除了现在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外,笔者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区及周边原有的众多大大小小的水坑的被填平。相当于电路中没有电容器;热力学体系中没有大热容系统。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等多朝古都,由于皇宫园林及宫殿的建设及民用基建的需要,少不了取土烧砖、挖塘堆山的庞大、或长期工程。因此形成了很多人工湖泊和坑塘。大型的皇家园林工程“昆明湖-万寿山”、“北海-景山”等仍保存完好。但众多的水塘、窑坑几乎消失。20年前市区到通州的主要两条干路之一的342路沿途,就有很多大小不等的苇子坑,如今已全部消失,而代之以要么高楼大厦,要么水泥地面。何有不热之理?

    第一,由于电容器有聚集、释放一定量的电荷的功能,因此在电路里可以缓解电压的突变。如把城市的排水系统(沟渠、河道)看成导线,则对“水”而言,由这些导线相连的大小坑塘恰似电路中的“电容器”,只不过“电流”变成了“水流”。虽然明的、暗的(地下)排水系统比较健全,但为什么不大的一点降雨就会引起市区严重的交通问题甚至往往出现伤亡事故?就是瞬间的降水得不到释放。而如果附近分布着一些坑塘之类的低洼区域,则情况将大为改观。突然的降水定将首先汇聚到坑塘之内。那么立交桥底部的抗洪能力必将由“一年一遇”提高到“三年”或“五年一遇”。而且塘中存水渗透地下,补充地下水源。

第二,现有物质中,水的热容量最大。虽然每个小型坑塘吞吐水量有限,但如果数量众多,则其作用相当可观(与分布电容类似)。所以这些水源对吸收城市的热量、调节局部气候有重要作用,“城市热岛效应”必将缓解。

第三,在生态方面,这些坑塘年久以后,必生苇草(必须是天然泥底,人工水泥或塑料底除外)。随之一片“微型湿地”出现,青蛙、水鸟生焉。那将是多么迷人的景象呀!哪一个小区不想附近有一个微型湿地呢?

一阴一阳谓之道。古人堆一山必挖一湖,是故有山有水,风景怡然。我们在大搞房地产开发时,何必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天然财富”先毁坏再建人工“喷泉”呢?

朝阳区楼梓庄、东窑附近,通州牛坊附近,房山南部区域仍存几处大型窑坑,水深数米,多年不干。希望有关人士大发慈悲,给予保留!上帝会感谢你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6695-544011.html

上一篇:也谈钓鱼往事
下一篇:惊人的相似——改革与摸鱼

12 蒋继平 唐小卿 吕洪波 张南希 赵建民 丁大勇 吴明火 柳东阳 严海燕 谢鑫 熊李虎 guoyanghuaw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