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65 计算学科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博文

新中国60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已有 4418 次阅读 2009-8-30 16:56 |个人分类:观点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新中国, 物质基础

  人民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 曹华) 今日,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做客人民网就“辉煌6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李朴民从综合国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活力和国内需求四方面概括了新中国60年来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已呈现企稳向好态势,这显示出中国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实践经验。

  今年前7个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夏粮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2467亿斤,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增幅比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5%,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在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迅速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势头,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李朴民表示,这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采取应对危机的正确方针和一揽子计划,得益于全国上下坚定信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扎实工作,同时,也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密不可分。

  李朴民从四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的光辉成就。他说,首先是综合国力今非昔比。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52年增长了76倍多。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财力空前提升,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2008年已经超过6万亿元。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使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其次是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解决了超过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工业大国,并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1952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0.9%,2008年提高到48.6%,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已有210种。“中国制作”大步走向世界。服务业发展迅猛、规模扩大,2008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40%,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再次是发展活力动力充沛。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一方面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都由市场形成,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市场调节或决定的价格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95.6%、97.1%和92.4%。多层次、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另一方面,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调控手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同时,宏观调控体系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调控水平日益提高,既积累了应对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的有益经验,也进行了抑制通货紧缩,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大幅波动的成功实践。

  最后是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有力地增强了消费能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不到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8.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08年的37.9%和43.7%,这就为国内需求的扩大提供了持续动力和广阔空间。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846-252331.html

上一篇:中国有多少军兵种?
下一篇:毛主席语录曾总印数50余亿册 人均1册半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