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赞一下杭州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

已有 4931 次阅读 2014-6-17 10:20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垃圾分类

         垃圾围城是目前所有城市发展中都遇到的棘手问题,为了建垃圾焚烧厂也引发诸多矛盾,其实许多人早已意识到,要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应该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方面做文章,也许某一天,垃圾反而成了宝贵的资源了。但许多地方的垃圾分类在推广过程中经过反反复复多次起伏,进步却并不明显。我曾写了“垃圾分类回顾:十年前的尴尬依旧”的博文说这个事情。其实我一直认为垃圾分类这样的事情是需要政府下决心去推广的事情,不是做些表面文章,而应该见实效的。周日去买菜,那个社区菜市场旁边是一个垃圾房,我买菜的时候恰好来了垃圾清运车。因为在那篇博文中提到没考证过对分类的垃圾究竟如何处理的,于是便关注了一下那个垃圾处理过程。记得以前都是环卫工人用脚踏的垃圾清运车把垃圾房的垃圾运走的,经常是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一路滴着脏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垃圾清运车倒是先进了不少,可以有个自动的抓手把垃圾箱的垃圾倒入车内,并立刻进行压缩处理,好像垃圾压缩后的废水也是在车里存储的,应该可以运到什么地方去集中处理的,没有太多难闻的气味,垃圾压缩后体积减少很多,一辆车的容量也增加了。但遗憾的是,虽然垃圾箱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按规定应该分装餐厨垃圾和一般垃圾,但那个垃圾清运车并没有对不同的垃圾分开处理。所以其实我们做的垃圾分类的事情的确是做的无用功。这也难怪社区并没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进行教育之类的。

         证实了自己原来的猜想,还是感到有点郁闷,要知道,当你辛辛苦苦把垃圾分了类还自以为是为环保做了点事情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只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人家把那些垃圾轻轻一倒,便抹掉你所做的一切。于是还是想写一篇博文再说说垃圾分类的事情。不过在查资料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一条新闻:“研究生扔了一年垃圾 换回一辆小汽车5年使用权”,其中介绍了一种“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居民可通过向“垃圾智能回收机”投放各种废旧物资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换钱、也有机会赢大奖,新闻便报道了赢得年底大奖的研究生,所以,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使用也已经有一年的历史了。顿时感觉这是一个让资源更好得到回收利用的好方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于是去追踪了一下相关信息,意外发现,原来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运营方杭州郎盾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的负责人吴冰心正是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姐姐。据介绍推行智能垃圾回收平台,是为了完成弟弟想投入环保行列的遗愿。从相关报道可知,杭州是在去年三月下旬启动垃圾分类新模式,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当时在下城区朝晖街道的稻香园、华联、应家桥3个社区试行,不过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看到有新加入的社区。

        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运行,要求居民先开通一张指定银行的借记卡,把垃圾打包后,将银行卡塞入机器插口,在显示屏上选择好“垃圾回收”的种类,机器就会吐出一张条形码,将条形码贴在打包好的垃圾上后按指示投进回收箱。每积100分,就可以兑换1元钱。居民可以拿积分兑换人民币或换取礼品,还可以冲击月度、季度、年度大奖。月度大奖有厨房垃圾粉碎机、短途旅游等,季度大奖是 iphone5 手机,年度排名最高的可获得比亚迪汽车的5年使用权。那个研究生扔了一年垃圾 换回一辆小汽车5年使用权”的新闻正是企业兑现了大奖。而这个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可以回收各种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再生的资源型垃圾,以及废灯管、废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小家电等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这些物品许多都是收废品的回收站不要的。

        说实在的,看到这些介绍,真心认为这样的回收平台对于把垃圾分类做出实效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只是有点疑惑,为何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呢,包括新闻宣传也不多,只是在启动的时候有几个集中报道,兑现大奖的时候又微热了一下,却很快归于平静。过几天有空的时候自己还想好好整理一下相关信息做一些分析。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474-803882.html

上一篇:父亲节的歌
下一篇:如此高校教师实在令人汗颜

36 陈小润 郑小康 曹广福 侯沉 黄家强 王春艳 秦歌 李健 李伟钢 张忆文 汪晓军 李小文 虞左俊 杨正瓴 陆俊茜 余皓 翟自洋 丁扬 苗元华 曹建军 陈安 ljxm aniuaniu zyp321 lwlu wyhzj yjh400 hqing6 JIANHUN xiong001 dmingl slh2012 ml1056020 biofans weilu1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