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ar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vard

博文

学生眼中的好“老板”

已有 2913 次阅读 2012-5-1 14:13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士, 导师, 做人, 做事, 做学问

                                        导师要做3件事
                                                       --太愚
    一旦当了导师,大多数导师都会每年招收学生。
    学生招来了,是要学习的。那么导师需要教什么?做人,做事,做学问。
    第一件:做人,为什么放在第一,因为“思想不好是危险品”,虽然做人做不好,不一定都是思想不好,比如:虽然很善良,但是不会好好人与相处。所以这里的思想是广义的。古往今来,做人都是很重要的,思想不危险是最起码的,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但是不会与人相处,也是很麻烦的,如果在一个集体里,与大多数人不能处好关系,即使再有才华,也会难以充分施展。
    读研的学生,大多数是成年人,只有少部分神童是未成年人,有些甚至比导师年龄还大。为什么还要强调做人呢?其实做人是一门一辈子的学问。因为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来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接触一些更高层次的、更广范围的人,见识一些更新的事物,大多数人的思想不是准备的那么充分,可能某些事物对他原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挑战,而在适应新环境的时候,思想意识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有好的,有坏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导师就要及时的发挥引导作用。
    第二件:做事,为什么做事也放在做学问的前边,因为一个学生培养出去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要做的事远比要做的学问多,在这个更高层次的环境里,导师可以起到“老板”的作用,分配学生做各种适当的工作,目的在于给学生规范化训练的机会。学生也要珍惜这些机会。
    第三件:做学问,当然不用说,学生就是抱着学做学问的目的来的。做学问,还是又红又专的好。我很不赞同,一个研究生出去了,只知道自己研究的那个领域一点点东西,其他的一概不知。这样怎么对得起博士的“博”呢?如果仅仅研究那一点点,叫“薄”士,更恰当一些。所以这时,特别是对博士,导师不能包办太多,要给其一定的空间,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能独当一面。研究生学习的过程,就好比是学走路、学游泳的过程,如果不会走路、不会游泳,又怎能行千里路、又怎能不溺水呢?
    这三件事,怎么做,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办法。但是有的做出了火药味儿,有的做出了良师益友。学生出来(有些没出来,有些连人都没出来),有的还是不会走路,而且愤愤不平,一别不愿再见;有的可搏击万里,感念师恩终生。这期间就需要沟通,需要理解(特别是第二件事当“老板”的过程),有时候学生却未必能领悟导师的良苦用心。
 
望各位前辈、大师、朋友多多批评、指点!谢谢!
 
     恩师

  欲求精学术,

  千里拜师友;

  身言绕眼耳,

  敬恩留心久。

     理解

  理解真不易,

  遇到莫着急;

  明己好欣慰,

  达人当感激。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2705-565543.html

上一篇:随笔之116:《大学》“神州大地一净土”
下一篇:随笔之117:《老乡》“万里仍在地球村”

1 林中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