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宏
博士毕业三十年 精选
2021-12-25 22:59
阅读:8557

博士毕业三十年(一)

 

     19919博士毕业答辩,到今年已经整整30年了。记得高中时的校长经常说,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要争取为国健康工作50年。中小学花了11年,大学10年拿到本硕博三个学位,读书共花了21年。如果说工作50年,不知该从哪年开始算起。如果从大学毕业开始算起(1985年),需到2035年,那都70多了,单位也不需要啊。如果博士开始算,30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了,如果身体允许,也许可以继续干5年10年的。呵呵,那时也快70了,也该留下一些时间为自己享受生活了。

毕业这30年,经历也算丰富。前8年,也就是91-99年,做过力学博士后2年,9310月出站任材料学院副教授,988月任教授,998月离开母校到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这8年里,包括了956-962月赴丹麦Danfoss公司不到1年的外企工作,962-987月在丹麦奥尔堡大学2年半的研究工作,最后一个月,又在丹麦技术大学短暂工作了近1个月。在国内大学的科研教学大约4年半,包括博士后、副教授和1年教授。

博士后虽然是在力学,但也是做的自选课题,板材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那时有限元的工程应用还不多,我的工作也算开拓者。记得那时用的是米国开发的开放性软件ADINA84版,没有前处理,也没有后处理,每天研究软件说明书,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修改程序。前后处理、绘图,都要自己编软件完成。幸好的是,力学系有很多老师都有兴趣,都很友好,记得有王本利、王建一、孔宪仁三位老师,经常一起工作,都给我了很多帮助。后来听说他们大多参加了哈工大小卫星团队,负责人是我的大学本硕博同学曹喜滨院士。在力学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博士后导师王铎教授。他是全国力学界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很多老辈学者都非常敬重他。他在60年代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理论力学》已经再版6次,上个月全国力学学者开会纪念这本教材60年。王铎老师一辈子不争名不争利,是哈工大60年代少有的几个教授,虽然学问和著作等身,但没有申报过院士。记得最后听他作报告是2000年他的80寿辰学术讨论会上。他身体很好,据说年近90的时候还骑车去太阳岛。他活到了98岁,也算幸福人生,令人羡慕了。在力学做博士后的两年里,还有一位好友印象深刻,就是当时的哈工大力学与航天系(也称18系)系主任马兴瑞教授,他也是王铎老师的学生,88年就博士毕业了,当时对我照顾有加,与他也是在2000年王铎老师的80寿辰学术讨论会上见了一面,当时他已转任航天系统,后来升任国家航天局长,多年前去了广东当省长了,今晚恰巧听新闻他已任职新疆书记。当今米欧势力不断拿新疆说事,马师兄也算火线升职任务很是不轻松了。力学系的老前辈,还有张泽华教授、杜善义教授都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张泽华老师曾经给我一个人开《弹性力学》课,我是晚上在他家里听他的课,听他讲历史、讲学人、讲体系、讲实例、应用和讨论。杜老师给我上过《材料力学》课,还是我的老乡,在哈工大十几年一直照顾我,给我写过多次项目推荐信等。

在材料学院的日子里还算轻松,边上课边做科研。导师王仲仁教授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其实我88年读博开始就当了班主任,还承担了专业外语等课程。91年开始为王老师的硕士课程“塑性加工力学”助课,记得那年王老师赴美未按时返回,我替他上了一多半的课。这也为我在金属所开课打下了基础。王老师的课程往往是精彩内容在书外,全国全世界几十几百年的行业历史和现实都交代的很清楚。他还喜欢互动教学,留下很多思考题,这些题目中一些还成为了后来学弟们的博士硕士课题。当时的几届硕士生也是很出人才,现今不少都是各大学的学科带头人和杰出学者,其中有宝钢中央研究院的蒋博士院长。那些年的科研也还顺利,91年在导师建议下写了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很顺利就获得了批准。92年又申请了一个,也得到了批准,记不得那时候是不是叫青年基金。这两个基金就成了我博士后的课题和主要经费了。92-95年,在省里又申请到了3项科技攻关项目,这几个项目的总经费接近30万元,在当时也算很富有了。那时我是专业里最早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现在叫SCI论文)的,博士期间发表了3篇,博士后期间又发了几篇。这算带了个头,后来专业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来取经如何发论文。那时发论文是个人学术爱好,纯为学术交流,没有奖金。不过后来就改变了,学校开始按SCI/EI收录信息发奖金了,每篇也就300元,哈哈,感觉很好了。1994年,为了纪念王老师60寿辰,我和当时的JMPT主编Travis联系,于1995年出版了一本王老师60寿辰纪念专辑,当时也是里程碑了。那些年也做了些工程项目,推广王老师的球形容器液压成形技术,在哈尔滨三棵树车站建了一台200立方米的球形液压气罐,当时也是很大的突破了。在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球形水罐和装饰球罐,我亲自在现场督建的有西安、北京平谷。还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技术转让,比如哈铁工业局,老家的海城水泵厂等等。在酒泉卫星基地有一个装饰不锈钢球体,就是我亲自设计制作的。当时我负责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有十几台PC机,包括386、486或者586,记不清了,当时计算机是稀罕物,当时算是掌握重要资源了,不少本科生、硕士生都来找我上机、或者指导毕业设计。94年我招了第一个硕士生,那时硕士生开始2年制了,我真正指导他的时间不到1年就出国了。不过他本科阶段就和我做毕业设计,计算机用的很明白,最后是我师弟帮我带他到毕业。不过他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即使毕业工作到如今,也是常常保持联系。98年回国任教授了,带了两届硕士生,其中一个跟我来到金属所继续读了博士。真正的科研生活还是99年来金属所以后。

19956月,我赴丹麦Danfoss公司就职。丹麦的故事下次再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士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702820-131814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