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dlh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ydlhf

博文

教学的归教学,科研的归科研

已有 2992 次阅读 2012-4-23 13: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学, 科研

最近看有博文称博士毕业后三四年都发表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窃以为其实这不是全部的都是,但还是存在这种现象的。究其原因,无外乎几种:1. 读书的时候有导师,有团队,有压力,有激情,所以论文能出得来也是理所应当。2. 工作了没导师,没环境,没课题,没资金,所以论文扔两旁。3. 生活有压力,教学忙的团团转,各种评估,会议,表格如山而至,没有了时间。
其实早晚会有科研压力,早晚会有课题,早晚会有钱,早晚要适应没有导师的日子,所以不重要。就算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上课也会越来越熟练,备课的时间更少,用在写论文上的时间就更多,但转眼最高产的毕业后三四年就过去了,那时候再重新拾起来,很不容易,博士做的东西也过时了。所以我觉得,要想让教师能够持续不断的保持研究活力,还是得让他们刚到学校的时候有时间做科研。
可是新人是要讲课的,因为老人肯定不愿意讲课,所以大量的备课工作让他们放弃了科研。但是反过来,要说谁更有学术激情和创意,谁更接近于前沿,新人要远比大部分老人强。所以应该让新人少上点课,甚至可以不上课,专心做科研,有了一定的科研底子再上课,老人呢,科研没有太多亮点,不妨多上上课,当然还是要有一个好的职称评价体系,不能教课的白教了才好!
目前的体系是这样:新人来了上课多,荒废了科研,老人上课少,科研上论文也发不了几篇,结果等新人变老了,科研也没有了,发不出几篇论文,但又不想多上课,又把担子让给了新人,如此恶性循环也。
建议的体系是这样:新人来了不上课,集中力量搞科研,老人多上课,少做科研,等新人老了,有了科研底蕴,然后开始多上课,给新人腾出时间搞科研,如此良性循环也。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4936-562669.html

上一篇:什么科学研究?我看都可以灰飞烟灭了吧!
下一篇:从百岁老人谈长寿秘诀看起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