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x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xh

博文

《历史和酒》

已有 2383 次阅读 2012-10-14 18:50 |个人分类:南周粉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历史, normal, style

 
《历史和酒》
       最近看电视,酒类,尤其是白酒的广告多得使人厌烦。黄金档的时段和黄金档的节目,白酒广告可以多至十个,尤其是“国酒”之争,每每使人想起历史。一国以酒闻天下,可谓气数。香港作者陈万雄在《南方周末》发表《教化不可慢,风俗不可忽》,我联想起来酒在历史上的故事。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2世纪的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在《战国策》中进一步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一个历史很长而且强大的夏王朝,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极其震惊的大事。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鉴不远”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商朝末代,商纣王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大禹所言“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代有应验。商代的贵族多酗酒,商末帝纣一表人材,却是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奢侈和纵欲,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克殷,初期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厉的禁酒令。发布这命令的是周公旦。
    “教化不可慢,风俗不可忽”,教化、风习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和药及酒的关系》,揭示了酒和时代特征的联系。我们正经历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期,本质是“近代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的转变——文化上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普遍主义;经济上的理性资本主义。酒只是一个表征,罪不在酒。
    多年前一位老者送一壶小酒给我,曰:美酒献给诗人,宝剑献给将军。很好!
    酒与人文墨客更相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称颂的兰陵美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王翰写边塞将士的豪情;至于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则是人生的慷慨和悲壮;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盛世文人的诗意和闲情。

2012-8-4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548-622541.html

上一篇:职业精神——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下一篇:有毒塑料袋依然泛滥

1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