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an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anwu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博文

学科交叉中的比较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之可行性探讨(3)

已有 2464 次阅读 2012-4-14 15:00 |个人分类:学科建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可行性, 比较文学, 批评方法, Saussure语言观

语言学理据二 ---------Saussure的语言观:

      关于语言的重建。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重建的目的是记录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过,重建的语言形式有助于纵观一种语言的整体和类型,预示一些普通的语言事实。可是重建形式可靠么?索绪尔认为,只要是比较了足够多的材料而得出来的形式,就是信得过的。有三个因素 1)一个词的因素数目;(2)每一个语言都有一定的音素数目;(3)我们无须描写出因素的音质,只要把它们看成不同的实体就够了。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是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有些语言的特点可以长期保留下去,而有些语言的特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语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原因。
     
索绪尔对历史语言学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他比其他历史学家的观察更细致,分析更深刻,方法更科学,结论更具普遍性。索绪尔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在研究个体语言时不忘记人类语言的整体结构,在研究历史时不忘记普通语言学理论,即不忽略具体的语言事实,又不一叶障目。索绪尔说:语言是一个封闭系统,因此语言理论也必须是一个同样的封闭系统。只是一个论断接着一个论断,一个观点接着一个观点,这样讨论语言是无济于事的;重要之点在于把这些论断和观点在同一系统中互相联系起来。

    索绪尔明确说过:任何时刻,一种语言都意味着既是一个公认的系统,又是一种演变的过程;任何时刻 ,它既是一种现存的制度,又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社会学家要揭示社会成员共同掌握、共同遵循的关系系统,这些成员在选择衣服、扮演社会角色、表示态度时都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关系系统。衣着、举止、行为、态度等都是符号,都不具有自然特征,而具有任意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存在于社会成员头脑之中,是一种下意识的底层结构。揭示这种底层结构才是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真正任务。

   
人类学家要分析社会符号现象,找出其底层关系结构,证明一个成分的意义是与其他成分对比的结果。他认为,在社会风俗习惯中都存在着一种底层关系结果,这是人的头脑中无意识结构对外界的一种投射(projection)。他说,只要找出这些结构,就可以使社会科学达到数学的科学化和模式化的水平。(摘编自刘润清,2002

   我的想法:
把索绪尔的语言观应用于比较文学的批评中,也是很有道理的——

  “
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索绪尔,关于语言的重建。重建的目的是记录我们的研究成果。不过,重建的语言形式有助于纵观一种语言的整体和类型,预示一些普通的语言事实。可是重建形式可靠么?索绪尔认为,只要是比较了足够多的材料而得出来的形式,就是信得过的。有三个因素: 1) 每一部作品本身 (作品本身)(2)不同类文化里的作品  (跨) (3)无须描写质量好坏,只要把他们看作是不同的实体就够了。(比较---重建)。

   索绪尔的历史影响:

  
第一,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明确了语言的本质,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第二,索绪尔做的几个主要区分:语言与言语,共时和历时,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正因为他的区分具有开放性,才产生了巨大影响;用不同标准分析出不同结果,恰恰说明语言在许多平面上都是有系统的。

    索绪尔语言观的致命弱点:
在索绪尔的体系中,没有提到日常运用的语言时所涉及到的受规律制约的创造性。应该说,索绪尔确实没有注意到日常语言运用中的创造性,所以他不愿把句子包括在语言之中。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7113-559185.html

上一篇:道是运动的连续体,是曲线优美的弧
下一篇:重温经典:《阿甘正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