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纪念伍献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三)

已有 2562 次阅读 2020-3-15 00:31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以下各篇中的“伍老”,即是伍献文先生。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大家都尊称伍献文为伍老。)

怀念伍老

林人端

今年四月三日,是伍老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老人生前的教诲,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伍老的一生,尤其解放后专心致力于领导鱼类学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赞扬,这与他治学严谨的作风是分不开的。他在工作中一贯坚持“取材要丰富,论证要可靠”。为此几十年来从不间断(文革期间例外)着手几乎属世界性搜集有关资料和鱼类标本,有时还不惜亲自解囊,今天留给我组鳞次栉比的资料令同行羡慕,库存标本规模之大是国内外同行望尘莫及。这些宝贵财富的积累渗透着伍老的心血,为我们今天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雄厚基础。伍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19.jpg

左起:林人端、伍献文、张松泉、黄宏金

学习伍老的实事求是精神

曹文宣

一九七二年,北京科教片厂准备拍摄“家鱼人工繁殖”影片,编导石梅英同志将脚本初稿交给我征求意见。脚本中有一段内容是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懂科学,用绳子把鱼拴着做试验,做不出什么结果来。我对这段内容的有关情况不太清楚,便去请教伍老。当时伍老刚从“牛棚”放出不久,听了后非常气愤,他对我说:“科学研究是有连续性的,后人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的”。伍老向我详细述说了五十年代初期朱宁生先生等在宜昌做拴养催青试验的情况和五七、五八年家鱼人工繁殖试验的情况,使我了解到,正是朱宁生先生掌握了家鱼催青的技术,并且毫无保留地将这一套技术告诉了广东的钟麟先生,由于广东的节气比湖北早一个多月,所以钟麟先生首先取得成功。家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朱宁生先生是有贡献的,怎么能够把他当成一个反面人物来批判呢?于是,我将脚本中违背事实的内容一概删去。

伍老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20.jpg

伍献文(左)与曹文宣

甘当铺路石

陈宜瑜

一九七六年,有位初学分类的年轻同志将自己的习作,近十万字的《中国平鳍鳅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的手稿,交请伍老审阅。当时伍老集所行政业务领导于一身,视力又大大减退,但他却在百忙中,花费一个星期的日日夜夜,逐字逐句修改,对重要观点一一批上审阅意见。

伍老之二三事

陈宜瑜

对工作——

1973年,《中国鲤科鱼类志》的编篡工作重新开始,为了将被十年动乱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已是73岁高龄的伍老几乎每个夜晚和节假日都在实验室加班。他亲自负责最复杂的一个亚科——鲃亚科的整理工作,测量和解剖了数万尾标本,一丝不苟,非常认真。有的同志要帮他测量,他说:“不同人测量上有一定的误差,会影响结果的分析。测量标本是不复杂,但所得的数据却是最基础的资料,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亲自动手,不能代替”。

对老师——

伍老对他的老师秉志先生十分敬重,无限怀念。粉碎“四人帮”后,他偶然在秉先生的女儿手中发现了秉先生遗留下的一批诗稿,他将十分零乱的诗稿进行整理,托人誊正,期望刊行传世,以作纪念。去年三月,就在他临去世前的十天,他在病床上,将诗稿交付给一位将赴北京的同志,叮嘱他到北京一定要设法付梓。他说:“这是我生前要办的一件大事,希望你一定办好。”秉先生的诗集在今年四月九日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时发行。

对科学——

伍老一辈子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三十年代他从事分类研究,四十年代开辟了实验鱼类学的工作,五十年代进行了鱼类生态学的起步,不愧为我国的鱼类学创始人。就是到了晚年,他的学术思想还是非常活跃。1977年,年近八十的伍老开始组织对“鲤亚目鱼类系统发育”这个国际鱼类学领域中的一大难题进行探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还引进了国外在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生物系统学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鲤亚目系统发育的研究被专家誉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而新的分支系统学理论正在引起国内生物分类学的变革。

对成果——

《中国鲤科鱼类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后,伍老说:“这套书比前人有较大的进步,但在系统上没有新的内容,不要再宣传了,应该针对不足之处做更多的工作。”鲤亚目鱼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结果分别以七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国外反映热烈,十几个国家几十位同行来信索取资料。考虑到是伍老生前最后一项大成果,84年所里提出报奖,伍老知道后马上制止,他说:“等等国际上的反映再说,报成果要慎重。”直到伍老去世后,我们才接到加拿大鱼类学家尼尔逊寄来的他的权威之作——《世界鱼类》(第二版),他已按照伍老提出的新系统修改了第一版的鲤形目这一章节。

对水生所——

伍老关心水生所比关心自己还重。1980年,为筹建新实验楼,他亲自到北京找院领导汇报,他要求无论如何要将实验楼列入计划。他说:“我不看到大楼建成,我死不瞑目。”在北京劳累交加,病倒在医院抢救,他又写了封信要护理的同志送到院部,再次重申自己的要求。如今大楼巍然而立,伍老却已作古。我们要永远缅怀伍老为水生所、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的贡献。

科学家的本色

陈湘粦

伍老和我们在一起时,往往是十分随和的,工作、生活无所不谈。记得有一次我们说到电影《舞台姐妹》时,他说:“我觉得‘清清白白唱戏,规规矩矩做人’是讲得对的;搞科学研究又何尝不是这样。”他对于一些虚名与追求时髦的做法不屑一顾。记得七十年代他重新出来工作之时,社会上正掀起所谓大批促大干、高谈阔论变成最革命最时尚之时,他却告诉我们不要割断历史,不要丢掉自己的专业。他本人专心致志做工作,有时星期天也到标本室查看标本,理顺了十分复杂的鲃亚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当时他对于人们给他的一些描述与赞扬并不感到有什么兴趣,真正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最根本的本色。

21.JPG

左起:陈湘粦、伍献文、陈宜瑜

本博主附言:我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办公室工作时,曾编辑油印小报《文明新风》,1984年至1995年共出刊190期。在伍献文先生去世一周年前夕,我向曹文宣、陈宜瑜、陈湘粦、林人端四位老师约稿,编辑了一期纪念伍献文先生去世一周年专刊,就是以上各篇,刊于《文明新风》1986年第8期(总第43期,1986年4月11日)。当年囿于条件,未配图片,今日新配图片三幅,图源:水生生物研究所图片资料库。

伍献文去世,武汉大学吴熙载(曾任武大生物系主任)教授等七人挽联:

责己严 待人宽 著述等身 道德文章传后起

从学精 治学博 鱼龙得水 湖山风雨忆先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8326-1223545.html

上一篇:纪念伍献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四)
下一篇:纪念伍献文先生诞辰120周年(之二)

3 刁承泰 刘炜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