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phant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lephantd

博文

野外调查的安全隐患与风险规避 精选

已有 3871 次阅读 2023-12-24 22: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参与采伐大树,巨大的树冠不听安排坠落到不应该去的地方,弄到夜幕降临,有惊无险却寒冷怖栗。想起很快就到新年元旦,接着又是农历春节,外出活动增加,安全第一。借着洋节平安夜,分享我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课程讲义之“野外调查的安全隐与风险规避”一节,祝愿人人平安,时刻平安,也请业内高人纠错指点,以便改进教学。 

开展野外调查工作,从熟悉的地方进入陌生的区域,安全性降低,风险度增大,必须掌握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应对风险和紧急救护的基本技能。

1.识别野外调查风险

野外调查的全过程中,都有遭遇风险的可能,例如驾车骑车的交通危险,调查取样的操作风险,饮食和住宿或野外露营的食宿危险。按照来源,野外调查的风险包括环境危险、动植物伤害和人为危险。

(1) 环境危险

环境风险指由于天气、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危害。例如,风雪、雷暴、暴雨、风沙等带来的山体坍塌、雪崩、洪水、泥石流、沙尘暴;阴雨绵绵、大雾弥漫、悬崖峭壁、茂密植被、沼泽湿地、无际沙漠带来的迷失方向;炎热、低温、缺水、缺氧、低气压带来的中暑、冻伤、失温、高原反应;在湿地、江河湖海等水域可能发生的溺水和沉陷,以及在森林草原遇到的野火灾害。

(2) 生物伤害

生物伤害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侵害和危害。例如,野兽攻击、毒蛇咬伤、毒虫蚂蚁等有毒小动物蜇伤;荆棘刺伤,有毒植物液汁、气味的伤害,花粉过敏;病毒、病菌感染和瘴气等地方病危害,以及误食有毒野菜、蘑菇等引起的中毒。

生物伤害很常见,轻则难以忍受,重则危及性命。不要接近野生动物,如果意外遭遇,要及时躲避;不要随意把手伸到树洞、石缝里去,以防被蛇咬伤。进入草木丰盛区域,提前用驱蚊药物处理衣服和装备,上衣系进裤腰里,裤腿塞进靴袜里,扎紧领口、袖口。 “打草惊蛇”这句流行古语,很有用,不妨试试。

(3) 人为伤害

人为伤害指调查人员自身原因的涉险和调查区域陌生人的风险。调查人员自身原因的涉险,包括体能不支、物资短缺、线路不明情况下的强行冒进;驾车骑车等意外交通事故,行走、攀援、作业时的扭伤、跌伤、摔伤;在营地被烫伤、灼伤、利器伤害;误食地方饮食饮料引起中毒或其他疾病。调查区域陌生人的风险,包括不安全区域遭遇车匪路霸的寻衅滋事,见财起意的拦路抢劫,言行不慎引起的争端和斗殴,以及意外的交通事故。与陌生人交接,要做到礼貌、谦让、宽容、警惕和保持距离。

2.预防野外调查风险

野外调查存在风险,但是,绝大多数风险是可以预防和规避的。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要有足够的认识,做到预防在先,降低或消除风险。

(1) 确保身体状况适宜开展调查工作。例如,患病未渝人员不宜参与野外调查工作,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员,不宜或谨慎参与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高原的野外调查。

(2) 接受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具备防护、自救、互救等应急基本技能。

(3) 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定位、通讯装备,掌握其使用方法。地质罗盘或简易指南针、手机是通常的定位通讯装备。野外调查的不少区域缺乏手机信号,尽可能地使用卫星电话,或者对讲机。

(4) 准备足够的食物、饮水、电池、药物、急救物品,以及个人防护装备。食物、饮水和电池,要备份,做到一天行程两天物资。尽量穿戴鲜艳、速干、保暖适合野外工作的服装、鞋袜、太阳帽、雨具、背包以及轻便的手套、刀具、饮水过滤器,但做野生鸟兽调查时携带的物品要与环境匹配,以防惊扰鸟兽 。在高山、雪地、沙漠地区,要携带防风沙、强光、灼伤、缺氧、冻伤、中暑、雪盲等的用具用品。在湿地、水域,要准备防止陷落泥沼、水上救生、临时过河的装备和设施。

(5) 熟悉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道路和居民点,设计好往返路线,并预判路况。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开展野外调查,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如果必须夜宿野外,选择的露营地应该避开可能出现狂风、雪崩、落石、滑坡、洪水、水淹等危害的地段。

(6) 注意查阅收听天气预报,尽量选择适宜的天气出行,每天外出之前,掌握调查区域当天的天气情况。

(7) 与属地管理部门或个人沟通,获取准入许可或急救联络渠道,进入无人区域 或少人区域,确保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带领,制定应对遇险的安全保障措施。

(8) 不开展或尽量避免与调查工作不相关的其他活动。例如,不宜参与或开展临时性的娱乐、饮食、社交活动。

3.应对野外调查风险

(1) 牢记三条行走原则

野外调查行走过程中应该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杜绝冒进冒险,安全第一、任务第二,在可能出现迷途的地方做好标记。二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野外调查作业不可避免地在行走中观察和记录,容易失足摔倒、致伤。避免意外,必须做到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上,移步时专心看路,观察记录时站稳不移步。三是一看二慢三通过。一看指注意观察前方,有无陡坎、斜坡、洞穴、泥潭,有无绊脚的石头、倒木、藤蔓和荆棘,有无猛兽、毒蛇、毒虫、毒草,可以用打草惊蛇等方法驱除隐藏的动物。二慢指越过陡坎、斜坡、洞穴、泥潭前,或在密林高草丛中行进时,切忌急冲猛赶,确认安全可靠后再行动,如果无法排除危险,不要贸然前行。三通过指确保安全、可行后,再向前行进。

(2) 迷失方向与寻路逃离

在空旷的沙漠、沼泽湿地,稠密的森林中,或陡峭的坡地悬崖上,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前行的道路。遭遇迷失方向或找不到前行道路时,要沉着冷静,用草木树枝、石头等做好标记,再设法寻路逃离困境。

首先,用定位和通讯设备确定自己的具体位置,与外界取得联系,呼唤营救。如果无法取得联系,应该在开阔地或山脊高处制造求救信号,例如释放浓烟、闪光、响亮声音的求救信号,或者在平坦的地面上画写诸如“SOS”的求救符号。

然后,判断自身所处位置和方向。在北半球,太阳的影子是由西向东移的,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利用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确定方向,具体操作是将手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明南北方向,向太阳一端为南。太阳照晒、温度、湿度在植物上会留下方位印迹,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大而茂盛,树皮一般南面较光洁北面较粗糙。利用这些印迹,可以大致确定方向。沙漠里,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较缓背风面较陡。在中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呈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观察沙丘和沙垄的走向和形态,是确定方位的辅助手段。

确定方位后,如果没有外部援助,主动寻路离开。根据事先学习记忆的地形环境和迷失方向之前走过的地方,确定摆脱困境的方向和线路。在山地环境里,可以通过水流方向走出大山和森林,但是,山沟往往有陡坎悬崖,不宜通过,还可能遭遇洪水。保险的方法是走到最近的高地,查看地形研究制定走出去的线路,甚至还可以获得通讯信号。在行走的沿途,做好标记,以防再次迷路或为外援人员提供寻找线索。

(3) 遭遇洪水和火灾

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允许,收拾必要的轻便物品,或把物品放到高处。时间不允许,马上往高处撤离。例如,爬上大树或岩石,暂避洪水。如果被洪水困住,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尽量绕道行走。不幸落水,抓住洪流中的树木等漂浮物,漂流而下,在河湾等水流较缓处游到河边,爬上河岸。渡过洪水时,最安全的做法是使用绳索结伴依次过河。

遇到野火灾难,朝着河流或公路的方向逃走,也可跑到草木稀疏的地方暂避火灾。同时注意风向,避开火头。如果被火包围,马上伏在空地上或岩石后,身体贴近地面,用外衣遮盖头部,以免吸入浓烟。

(4) 避开雪崩、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和煦的阳光照在雪崖上容易引起雪崩,陡峭的山谷地带如果道路两旁植被遭严重破坏,可能出现山体滑坡,要是突遇暴雨,就有可能出现泥石流。处于这些情形下,切勿停留,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遇到雪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逃离方向要垂直于落雪、滚石或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切忌不要朝着雪崩、滑坡或泥石流方向跑。逃离时,抛弃沉重的物品,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无法继续逃离,则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但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躲在河谷旁边的大石头后面。

(5) 在风沙雷暴雨中求生

在沙漠里调查,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天边移动的云状沙尘,飘动的黑云,动物的奔跑,骆驼马匹惊慌,预兆大风暴来临。当风暴来临时,全体人员要集聚在一起,躲避到安全或背风的地方,坐下,把头低到膝盖部以减少风沙袭击,等待风暴平息,即刻离开。遇到雷雨时,移身到空旷的地方,趴在地上。要远离金属物,不要在孤立的大树、岩石、小屋下躲雨,以防被雷击。

(6) 寻找饮水、食物和生火

缺水会严重消耗体力和危及性命,如果长时间无法走出困境,必须寻找水源。在沙漠中,植物生长的地方,干枯的河流拐弯处,或者沙丘之间的洼地最低处,可能找到水源。在森林里,绿色植被稠密的地方,鸟兽活动的地方,有蛙鸣的地方,悬崖的底部,都可能有水源。这些天然水源里,往往掺杂着泥砂腐烂枝叶,甚至被污染或有病菌,要过滤,也不宜过多饮用。

在野外,只有在维持生命的不得已情景下,才能采摘食用野果、野菜和捕获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食野生植物种类很多,例如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不要采食不熟悉的种类。有一些无脊椎动物是可以食用的,例如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螳螂等。猎捕鸟兽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时,先要掌握其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夹或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蘑菇、野生动物,可能有寄生虫或毒素,要煮熟或烤透,才能食用。

烧水、煮烤食物、宿营取暖、发求救信号、驱赶野兽,都需要火。生火是野外避险的技能。生火的地点要选择在干燥、风力小或背风的地方,在平坦地区或风大的时候生火,要竖一道挡风墙或者挖一道沟壕在里面生火。在野外最常见的生火燃料是干枯的树枝、干草、干树皮、干藓苔、落叶、针叶松的干果和落果等。天干物燥的时候,要做好火的控制,避免火向外蔓延引发火灾。

4. 野外工作的紧急救护

(1) 处理灼伤与水泡

皮肤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下,于微血管扩张而发红、变热,进而痒痛,为灼伤。通常使用止痛药可以缓解轻度至中度晒伤的红肿、痒痛。湿敷或用布包住冰块敷在受伤的皮肤,也可缓解疼痛。离开暴晒环境,灼伤会自行修复。

长时间行走,鞋袜不适,沙粒进入鞋子等,摩擦出现红点,继续摩擦就会演变成水泡。手或其他部位,也会因激烈摩擦出现水泡。尽量保护水泡完整,不要弄破,但可以刺破水泡放出液体,再用无菌、不吸附的绷带包扎。如果水泡破裂,清洗干净,不要清除萎缩的水泡皮,涂上药膏,用绷带包裹。

(2) 处理冻伤、失温、中暑和高原反应

身处低温环境,局部皮肤有刺肤感,出现苍白斑点,麻木,硬块并伴有肿胀,发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水泡,这就是冻伤。可将受冻部位放到温暖处,或放在28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慢慢解冻。不能摩擦伤处或在火上烘烤,也不要挑破冻伤水泡,一面引起经一部伤害。

如果环境温度突然降低,出现寒战、颤抖、头痛、双手麻木,皮肤起鸡皮疙瘩,反应迟钝,视觉模糊,记忆丧失,言语不清,体温低于35℃,则是失温症状。遇到失温,应该及时脱掉潮湿衣服,采取措施温暖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等身体核心区域,服用不含酒精的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然后,即刻转移到温暖的地方,或送医就诊。

炎热天气容易中暑,其迹象和症状通常是疲劳、头痛、呕吐,出汗减少甚至停止排汗,心跳加速,皮肤发热、发干,部分丧失意识。应该将中暑者转移到凉爽干燥的地点,解开衣服,用凉水降温,并少量多次喂水。

进入高山高原地区,容易出现高原或高山反应,其迹象和症状通常是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面部轻度浮肿、口唇干裂等。有的人会出现异常兴奋,多言多语,步态不稳等。出现高原或高山反应,应该及时保暖,吸氧,停止进一步攀爬高处。如果持续3天都仍出现高原不适应症状,应即刻撤离到低海拔地区,送医院就诊。

(3) 处理动物咬伤和毒虫叮咬

被动物咬伤时,要彻底清洗伤口,在5分钟内冲洗动物的残留唾液,消除感染。如果被蛇咬伤,应使伤口部位尽量放到最低位置,保持局部的相对固定,迅速用柔软的绳子、布条在伤口上方约210厘米处结扎,然后用清水、冷开水加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洗去周围粘附的毒液,服用防治毒蛇的药物。被毒虫蜇伤,要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免遭到更多的蜇伤。然后用肥皂和清水仔细清洗被咬的部位,吸出或挤出毒素,不要试图拔掉扎入身体的毒刺,以避免释放更多毒液。也可以使用肥皂、花露水、牙膏、芦荟叶汁、洗衣粉、大蒜片、盐水等,进行涂抹消肿止痒止痛。

如果简易处理后还有不适症状,应当马上送医院就诊。

(4) 严重受伤的急救

骨折、流血不止、昏迷不醒等属于严重受伤,要针对不同的受伤作相应的处理。跌倒摔伤,要查验是否骨折。固定骨折的部位或全身,避免随意移动引起再次创伤。有流血则用止血带或三角巾绷带、布条等紧缠流血肢体的上部,中断血流。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一刻钟到半小时要松一次,血流一通就再行缠绕。

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应使其平卧或侧卧,解开有碍呼吸的衣服和领扣、腰带等,从口腔和呼吸道里掏出堵塞物,使呼吸恢复通畅,实施人工呼吸。切记,不能移动颈部和脊椎受伤的伤员。然后。尽快转移伤者到医院医治。

(吴兆录 2023年12月24日 于白腊山下九龙河畔)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1431-1415194.html

上一篇:红嘴鸥的重要价值和研究新课题
下一篇:清明祭祖

4 杨正瓴 郑永军 周忠浩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