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ong4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博文

借植物之名向大家拜年

已有 2158 次阅读 2019-2-4 11:30 |个人分类:万物生长|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植物, 春节, 拜年, 富贵, 发财

       植物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许多地方,过年都有购置花卉、绿植和盆栽的习俗,用来装饰房间或庭院,这些植物无一不是寓意美好或幸福。

       许多植物的名字和人们向往富贵、幸福、健康或美丽的文化观念息息相关,有着非常吉利的名字。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送一波大吉大利的植物向大家拜年,祝科学网各位博主、编辑部和全国人民新春快乐,“猪”事顺利!随便带几种回家吧!


祝君:花开富贵  财源滚滚

发财树:木棉科瓜栗属瓜栗的俗称。盆栽种植用于家庭、商场、宾馆、办公室等室内绿化美化装饰,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用其美化厅、室,富有南国海滨凤光,并且寓意“发财”给人以美好的祝愿。

富贵竹: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富贵竹象征着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大吉大利、富贵一生,名字也是因此而出,富贵竹的美与它的吉祥名字分不开。它具有细长潇洒的叶子,翠绿的叶色,其茎节表现出貌似竹节的特征,却不是真正的竹。中国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祝辞,由于富贵竹茎叶纤秀,柔美优雅,极富竹韵,故而很得人们喜爱。

元宝树:豆科栗豆树属落叶乔木。元宝树不单能够起到美化家居、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还能够给自己理想愿望的实现提供不懈的动力和精神寄托。

金钱树:又名雪铁芋,天南星科雪铁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雪铁芋是室内观叶植物,有净化室内空气之用。其新抽的羽状复叶几乎每次都是2枚,一长一短、一粗一细,故又有“龙凤木”之别称,并象征寓意:招财进宝、荣华富贵。

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

金银木: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

遍地金:藤黄科金丝桃属一年生草本。

地涌金莲: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植物。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八宝花:景天科八宝属多年生草本。

宝石花:宝石花,一类多肉植物的统称。正名:石花,别名:石莲花、石胆草、粉莲、胧月、初霜,民间泛指莲花座造型的多肉植物。例如冬美人、玉蝶、胧月、黑王子、桃美人等等。


祝君:健康长寿  青春常驻

长寿花:又名圣诞伽蓝菜,景天科伽蓝菜属多年生草本多浆植物。花期正逢圣诞、元旦和春节,布置窗台、书桌、案头,十分相宜。用于公共场所的花坛、橱窗和大厅等,其整体观赏效果极佳。由于俗名“长寿”,故节日赠送亲朋好友长寿花一盆,大吉大利,长命百岁,也非常合适,讨人喜欢。

万寿菊: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长春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亚灌木。

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常春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预示春天长驻,因此有一个美好的名字"长春藤",深得人们的喜爱。送友人长春藤表示友谊之树长青。如果朋友结婚,送新娘的花束中也少不了长春藤美丽的身影。祝愿"新婚幸福,百头偕老。

万年青:可泛指多种多年生常绿植物,但主要指百合科万年青属、天南星科万年青属和天门冬科万年青属植物。


祝君:幸福安康  吉祥如意

平安树:原名兰屿肉桂,樟科樟属常绿小乔木。平安树意寓祈求平安、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等美好的祝愿。

吉祥草:又名紫衣草,百合科吉祥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吉祥草的花语:喜庆临门、福禄双至。吉样草花不易发,开则令人大喜。

如意草:堇菜科堇菜属一年生草本。

福禄草:别名西北蚤缀、高原蚤缀,石竹科无心菜属多年生草本。

福禄考:花荵科天蓝绣球属一年生草本。

五福花:五福花科五福花属多年生矮小草本。


祝君:喜笑颜开  天天开心

喜树:蓝果树科喜树属高达落叶乔木。

含笑:木兰科含笑属常绿灌木。含笑花的花开而不放,似笑而不语这。

忽地笑: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花名仿佛专门为了描述那些收获惊喜的人的心境,如一夜暴富。


祝君:夫妻和睦  百年好合

百合: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祝君:高朋满座  左右逢源

  仙客来: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8137-1160694.html

上一篇:黄与黑——两条狗的故事
下一篇:春节见闻录——幸运草

7 郑永军 王从彦 李斌 朱晓刚 张珑 张晓良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