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科研教训:应及时丢掉“鸡肋”【修改后发表】 精选

已有 13987 次阅读 2009-7-30 09:21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很多时候,我讲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在讲一些失败的教训。

一年多前,老板兴冲冲地从中国带回来一批沸石分子筛载体,叫我放黄金。很多人都把黄金放在沸石分子筛中,但是我认为那个东西没什么好做的,因为明摆着黄金颗粒的大小大于沸石分子筛孔道的大小。

老板曾叫人在同样的沸石分子筛上放了黄金,结果发现催化效果很差。现在他叫我重复那个人的数据,“看看能不能整出一篇文章来”。

我花了两个星期合成了一系列样品,并测试了一氧化碳氧化性能,发现活性非常差。我还测试了氢气氧化性能,发现活性也非常差,只在反应温度较高的时候有少许氢气转化率。

由于这个点子是老板想出来的,他光顾着自己的面子,说:“结果很重要!这说明了氢气被氧化了,一氧化碳没有被氧化,能调控催化剂的选择性。”

但是我说:“要是换成其它催化剂也有同样的规律。再说氢气只是被氧化了5%。”

老板不死心,叫我用电子显微镜看金颗粒大小。结果一照电子显微镜,金颗粒足足有50-100纳米之大。也就是说:在这种载体上根本得不到有用的金催化剂。

但是老板还是不死心,说:“结果很重要!这说明50-100纳米黄金也有催化性能。”

我说:“问题是催化活性有多高。这只是非常微弱的活性。”

老板还不死心,叫我重新合成了样品,重新测试。又花了两个星期时间,结果得到完全一样的结果。

见此情形,老板把皮球踢给我,对我说:你得想办法把文章整出来。既然出了钱了,就要想办法把成本收回来。

遇到这样的老板,真是没辙了。

在催化界,大家都知道“行规”是:不能得到垃圾就报道垃圾。

后来,我也懒得理他,老板对这个点子的热情马上衰减很多,注意力又转移到另外的东西上去了...... 

为了此事浪费了一个月。此事过去不多久,老板到中国一个大学访问,和那里的教授交流的时候知道对方发明了一系列材料,就拍脑袋想点子把材料要过来,叫我放黄金测试一氧化碳氧化性能。

一开始我是屁颠屁颠的,因为根据以往和别人的合作经验,别人发明了材料我安装了黄金并测试了催化,别人写文章为第一作者,我起了辅助作用为第二作者。我想别人当“操盘手”,我只要做少量的事情就有第N作者,这笔“生意”也不错。

但是问题之一是老板和对方是拍脑袋想合作的,根本没有事先谈好是合在一起发表一篇文章,还是分别发表两篇文章。也没有谈好时间安排。

问题之二是我把黄金安装到10个材料上,本来预期有些催化活性区别,结果发现没有什么区别。把催化剂在高温焙烧后,才有少许区别,但是催化剂效果不大好。

这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是老板出于面子,硬是不承认失败。他总是说结果很有用,并且叫我一个劲地做,想挽回败局。他知道我认识中国那个教授,他摆着老板的架子不许我和那个教授联系,因为他想当这篇“文章”的通讯联系人。

我曾经提出就把我的数据提供给对方,让对方把对方的新材料合成加上我的催化发表一篇文章,我的名字在后面也没有关系,但是老板虎着脸说:“我们这里不是测试工具。”即他让我从催化的角度写文章,另文发表。

结果他拿枪顶着我做,我做了这些材料的XRD和比表面,数据是有的,但是我早就说过了,不是得到垃圾就能报道垃圾的。

最后他也经常把皮球踢给我叫我把文章给整出来,幻想从我们角度出一篇文章。由于他当初没有听从我的建议(即把我的催化提供给别人),最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一个多月时间浪费了。

教训是:对于“鸡肋”,越早丢掉越好。往往花了两个星期做了实验发现是“鸡肋”,再花两个星期时间证明还是“鸡肋”。出于面子的关系不肯认输,或者输了还想再赌的话,口子就越开越大。为了救活这“鸡肋”,还要花几十倍的时候,最后勉强能出篇垃圾文章,不值得。

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对别人的工作要客观,对自己的工作也要客观。不能得到差的结果也说结果很好很好。这就象是皇帝的新衣一样。下属顺着老板的意思,随声附和,也许能导致短暂的繁荣,但是这不是幻觉加工厂吗?到了一定时候,肥皂泡要破碎的呀。

 

后记:本文经过精心修改后,发表于《科技导报》“读者之声”栏目,2009年第15期,第124页。

 

文章下载:2009-15-124-科研教训.pdf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246412.html

上一篇:美国国家实验室初探【发表素材】
下一篇:替老板审稿,捅了马蜂窝

22 武夷山 苏青 薛长国 刘全慧 郭向云 刘进平 周春雷 唐小卿 杨芳 柳东阳 王立 孙静宇 葛素红 王继康 XY littlejoy GreenBean zengzifeng11 lftkf fawkes jiaoanying jzjjia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