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shuhui http://songshuhui.net/about

博文

央视火灾与身边的解雇

已有 3953 次阅读 2009-2-13 09:37 |个人分类: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安全, 火灾, 非关科学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2-10 6:16

新年尚未过完,就看到了央视新址北配楼大火的消息。每年不知道要看到多少次类似的恶性事故,痛心、同情,或是悲哀一次又一次地充满心间。事故的损失与原因还不知道,不过可以想象,最后一定是没有什么人为此负责,倒是有不少人因为救火或者指挥救火有功而成为英雄。在我们习惯于“变坏事为好事”的传统之下,不知道这对于避免下一次的事故有多大意义,但是或许,只是为了让生者看到亮色而已。

不禁想起公司里上个月解雇的一名员工。解雇原因在我们看来或许有点小题大作:他拆开一台设备检修,按规定必须锁死电源;但是他没有锁,也没有修完就离开了。后来被发现,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同样被定性为严重事故。因为他已经为安全方面的事情被警告过一次,这次就被解雇了。如果在我们的社会里,可能会有许多人觉得这是公司找了个借口裁掉他而已,或者有黑幕之类。不过公司去年的业绩还好,并没有裁人的压力,甚至还在招人。因为公司在母公司旗下的众多公司中安全记录一直不太好,所以已经说过好多次违反安全规范将会导致解雇,所以这种解雇的发生,大家也没有觉得奇怪。

我们在全球大概有三千人,在母公司旗下不算是大公司。最近几年,类似或者更为严重的事故每年大概一二十起,据说比起母公司的平均水平,已经高了几倍。其实母公司旗下的许多公司,甚至是一般而言的的“高危行业”。如此之低的事故发生率,是如何得到的呢?

对于安全,最核心的概念是“所有的事故都是可避免的”,所以安全目标是零事故。虽然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用公司大老板的话说是“在这个问题上,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做得已经够好”。如果事故发生了,就一定是有人为错误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或,这个口号甚至有点“违心”,不过公司的说法是这个口号是否合理不予讨论,每个人必须“相信”并为之努力。每年年底有不记名的调查,有一些问题就是对这些信念的认可程度,据说人事部门的目标是要把不认同的人数降低到七分之一以下。

另一个理念是“绝大多数事故是人员行为不当导致的”。话句话说,就是绝大多数事故不是由安全设施不足引起的。据说,美国全国的统计数据这个“大多数”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公司里实际上是通过“桥往过正”的方式来避免这种人为错误的发生。比如,规定上下楼必须用扶手以避免不会摔倒;不管再忙也不许跑以避免相撞;不许用手抬30磅(一磅大致是0.45公斤)以上的重物以避免扭腰之类……

去年公司搬迁,再次见识了在安全防范问题上的繁琐。搬到新楼以后,每一个部分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几轮安全检查。第一步就是逃生路线,办公室使用之前要每个人熟悉整个楼的结构和从各自办公室的逃生路线。而每一个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都要有实验室负责人指出从那个实验室开始的两条逃生线路。要在那个实验室工作的人都要被告知这些路线以及其它的应急措施,并且签字画押表示接受了安全培训,否则不能开始在那个实验室工作。用一个实验室负责人的话说,我知道这些东西你们都知道,但是要是我不做这些,万一真有事故发生我的麻烦就大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我们那个楼里有好几百人,搬进楼后的第一次演习用了差不多十分钟完成,部门总监说太慢了,不可接受,必须要改进。后来进一步规范疏散程序,每个人牢记自己的路线,不管任何原因不许回去等等。有一次特别冷,火警警报响了,几个在实验室工作的人不能去办公室取穿外套,在外面冻得哆哆嗦嗦,也只能等着警报解除。公司里每开人数稍微多的会,主持人第一个话题就是讲解紧急状况下从会议室的逃跑路线。即使与会者全都是这个楼里上班的人也不例外。每次听到这样的开头,我就想起当年克拉玛依的大火,几百个如花少年,如果管理者有这样的一种习惯,绝大多数人可能就不会遇难了。

对于易燃有害化无物品的管理之严,经常让人战战兢兢。交通部规定任何易燃有害化学品,即使常见的酒精或者醋酸,也必须专门包装并且由专门的公司运输。我们搬迁的时候,有几个同事把冰箱里的一些东西放在一个冰盒里,用自己的车运到了新楼,放进了冰箱。公司里的安全经理不知怎么发现了那堆东西里面有几样是受监管的,于是一场事故调查就开始了。据说错误有二:一是受监管化学品不能由个人运输;二是当时实验室还没有通过受监管药品的使用许可,所以还不能存放。如果政府监管部门发现此事,那么每样罚5000美元。好在是内部发现,就进行内部处理了。可怜当时在场的四个人,每个人都接受询问,还要为全部门做一个有关的专题讲座。这个事件也作为一起安全事故输入安全事故数据库,供每个人查阅。好在比较人性化的是,没有列出犯错者的名字。但报告是由他们的老板写的,所以大家也就知道是那些人。其中有位老先生,资格好像比部门的两个总监还老,也没有人给面子,乖乖地讲一个专题。关于受监管化学品的定购、运输、保存、使用、废弃,总共讲下来用了几个小时。想起当年在国内做实验的时候,等不及学校采购部门,就坐着公共汽车或者骑着辆破自行车去买化学试剂,不禁后怕。如果出一点差错把瓶子打破,就是严重的事故了。

公司能够作到这种地步的原因在于,安全是公司“核心价值”的第一条。在母公司考核的时候,跟盈利状况一样决定公司业绩。而公司业绩决定了年终奖的额度。越是高层的人,他们可能得到的年终奖越多,所以他们有动力去推动安全规范的执行。而对于下层的员工来说,在安全问题上犯错比干不好本职工作还危险(干不好工作会被培训或者换职位,一般不会被解雇),自然更有动力去遵守哪怕是“矫枉过正”的规定。

按照yami同学在松鼠之家提供的资料,发生大火的建筑同样有着完善的消防设施。但是设施本身并不能保证安全。当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条看起来“可笑”的规定,而不是把违反安全规范当作“勇敢”与“经验老到”并嘲笑那些遵守的人,当每一起事故发生后所有自上而下的人利益都会受损,事故才会减少。中国并非天然就容易发生事故,我们公司在国内的两个厂,安全记录就好于全公司的总体水平。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090-214736.html

上一篇:[小红猪]受折磨的灵魂:他们缘何天生“冷血”(上)
下一篇:为烈火金刚心路护航

3 李侠 王桂颖 wqlb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