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shuhui http://songshuhui.net/about

博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 之Jonathan Pritchard篇

已有 3300 次阅读 2008-9-3 15:37 |个人分类:八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八卦, 人类遗传, 钩沉索隐, Pritchard

咱们这儿有没有个分类叫做八卦花边?:P

我们这个行业实在不大,06年底开个几百人的小会,该来的人差不多就都到齐了。我的三大偶像也到了两个,Jonathan Pritchard 和 Goncalo Abecasis。John Storey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秘——他所有的网页上连照片都没有。我很痛苦地总结出,偶像们几乎都是学数学出身的,我这辈子混在这行里是没有出头之日了。Jonathan还好一点,本科是生物+数学,那就从他说起吧。

我认识Jonathan Pritchard——当然他不认识我——是从他和Eric Lander的那场论战开始的。我的前前前…-偶像Eric Lander是何许人呢?他*也*是学数学的,本来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教授,90年代初的某一天他忽然觉得生物这玩意儿有点意思,于是到MIT做了个访问学者,然后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来我们学校给讲座的时候,已经俨然是行业带头人了。来给讲座的时候,Lander背一电脑包,愣是把一身西服穿得象来修电脑的工人,令我愈发地崇拜。然而两场讲座听完后,我的偶像破灭了。就好象某老板曾经跟我说的一样:He’s a good business man(他是个厉害的商人)。 他用商业的方式,把他的科学研究越做越大,我看着这排场,却不见得踏实。

新世纪初,Eric Lander提出了轰动一时的”Common Disease Common Variant”(常见疾病由常见因子所致)假说。那时我对统计一窍不通(现在七窍里倒是通了六窍——还是一窍不通),但是这个假说听起来实在是很有道理——常见的疾病都是由常见的致病基因组合所引起的,这样才不容易被自然选择淘汰掉,才能变得这么常见。更重要的是,这个假说为遗传学研究开拓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我们只需要专心对付那些常见的因子就行了,不用花大力气去找那些罕见的。江湖上顿时充斥着赞誉之声和激情澎湃的伟大计划,在Lander假说的指导下,我们正在走向人类遗传学研究的美好未来,几年之内,我们就可以测出所有的常见因子(正如伟大的Hapmap所计划),然后就可以找到所有有遗传因素的常见疾病的病因了!!!

Jonathan Pritchard的两篇论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表的,题目就叫做:common disease common variant… or not? (常见疾病真的是由常见因子引起的么?) 虽然在看到第二页上那些个公式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晕菜,我还是模糊地意识到,这个同学是在告诉我们,通过计算我们可以证明,事实并不像Lander鼓吹的那样美好,虽然他的假说很有道理,但并不是全部,常见的疾病仍然有可能是由不常见的因子引起的,所以即使我们找到了所有常见的因子,也未必能够解出某些遗传病的病因。

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一场科学与商业的战斗。我们是要Lander那样模糊的激动人心的火焰,还是要Pritchard这样清楚的一盆当头浇下来的冷水?我的回答是——科学界同时需要这两样,而我的偶像,只需要Jonathan Pritchard。

第一次见到Jonathan, 是随老板搬去了芝加哥,在系里走道上碰到他,老板说,这就是JP。他个子很高,很瘦,有种飘忽的神采,一口很浓的英国腔。后来因为我的研究题目跟他谈过半个小时,愣是从头到尾也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当然除了口音还有专业问题——只有靠老板给我打掩护,谈完之后再去翻以他命名的Pritchard Method的论文来从头看起。老板倒是喜欢跟他聊天,去芝大前就成天念叨:“芝加哥那个地方虽然比较烂,但是他们的人类遗传很强呀,有Nancy cox,还有Jonathan Pritchard也来了!”后来老板到芝大做人类遗传的系头,我毕业后回去看他,一见面他就兴高采烈地跟我炫耀:“知道不?某某学校来挖Jonathan,我没让他们挖走!牛吧!”

06年底这次会上见到他,有同学抱怨他每次讲座几乎都一样,只是加几个群而已。我倒记得在芝大的时候听系里各实验室的进展报告,他的学生博后讲过一些新的,很有意思的基因组进化研究。也许再过一两年,他会给我们全新的惊喜。

标签:, , ,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090-37415.html

上一篇:(译)我们需要基于证据的地震逃生建议
下一篇:《新发现》奥运专题系列之三《吃的奥运》

2 唐淑妍 袁细国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