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erw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lkerwan

博文

博士学习基本功:笔译文献有感

已有 3322 次阅读 2012-6-8 08:49 |个人分类:读博路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读博, 学术, 文献, 笔译

博士入学将近3个月了,9月份参加了开学典礼上,其中有本校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对学术研究的讲话,往常也有幸听了各学院资深著名教授的有关学术研究报告心得,平常更多的是自己的导师学习指导。非常受益于那种无私的分享,深深被那种“做人要傻,做学问要痴”的精神所感动;也体会到每一个老师都期望学生们能有所造诣,也都反复强调,通过博士学习,要学会创新创造知识,而不是仅仅学习知识。要心怀感恩,回报社会,更要耐得住,坐得住,静下心,不能功利和浮躁,要有学德,最可耻的是学术造假。要宽广自己的视野,不能闭门造车,紧紧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充分掌握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创,真正研究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贡献于社会实践应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吸收就没有创新,站在前人和高人的肩膀上,文献阅读就是一条读博自我修炼的好路径,当然,这不是一条直通至顺的路。这是自己最近3天体会到的。这不,8页A4纸,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一篇价值与价值共创的英文文献,仅仅笔译,心无旁骛地从周四翻到周六,整整3天的时间。

一手拿着8页英文文献,一边看着电脑上的中文翻译稿,3天竟然过的如此之快。翻译的质量,虽然牛牛妈大加赞赏(这次非常痛快的表扬,倒是让自己惊喜。吃文字饭的她,不管工作还是学习,很愿意听取她的意见,这在平常还是少见的,呵呵),虽然自己自信满满,但真正的评价还有待于下周一晚的讲解与反馈,学术面前来不得虚假,也不需要人际关系的哪套东西,到时候虚心倾听就是了。

翻译完了,感慨来了。国际上营销管理学术研究顶级期刊也就那几个,能够阅读最新的学术成果,首先得益于导师,好像是给自己的研究方向量身定做的文章,也是自己多年企业营销管理实践与观察思考最感兴趣的,所以,读起来再苦再累,内心也非常喜欢,更加确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举一反三的事情以后就要自己来了。

第二个感觉就是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英文这些年,没扔下,尤其是近10年,工作几乎和英文没有任何关系了,但自己自从拿起英文课本的那天起,一直没丢下。英文翻译的基本功还算扎实,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报罢了,更加感觉做人做事还是踏踏实实地好,不求回报的付出,意义和价值大多在将来会出现。

第三个感觉,翻译的过程也是向作者全面学习的过程,文章内容,行文格式,能看到文章背后的文章,作者平时的学术积累,学术视野,写作技巧,对前人的学术吸收和自己的创新角度等等,懂行的看门道,不懂得看热闹,原来一篇文献博大精深之处,自己翻译用了3天,人家作者发表这么一篇国际重量级学术论文,也不知付出了多长时间和劳动,想到这,不由得肃然起敬,虽然不曾谋面,虽然对方不知道在中国还有自己在学习,再看,内心还是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如果哪天自己有文章发表,谁能说里面没有作者的贡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是谦虚,是实话。

第三个感觉,学术研究本不寂寞,百度搜一下value cocreation,世界范围内,有多少学术同行同行同路,知识的创新和研究,总要有人来做,大家只不过用不同的学术形式进行对话、会话,越来越有信心了,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的感觉,呵呵。

不知不觉,耳边想起高中语文课上,戴眼镜的高老师抑扬顿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100多年写的《人间词话》的声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爸爸,该包饺子了!”,牛牛的声音,呵呵,城北回龙观大市场上午买回的新鲜韭菜,周末早就想吃饺子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6805-579836.html

上一篇:职业人生:在工作中融入一点个人愿景
下一篇:读博路上:再见,博一

5 陈学伟 何应林 吴锦宇 王春艳 高绪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