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Q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QY

博文

或许应该打破孩子教育年龄的界限 精选

已有 7628 次阅读 2012-10-15 14: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育, 孩子, 年龄

最近发现,科学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博文,心里感到非常高心。说实话,先姑且不管大家的观点是否正确,但至少这些事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科学网的网友们,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或许大家在心底,仍记得,教育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己已经是一名三岁孩子的爸爸,感觉自己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时发现,努力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原本也是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一天,在自己突然当了爸爸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领悟到:孩子要成长,父母也要成长;只有父母成长了,孩子才更能茁壮成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当爸爸的也不例外。于是,自己便经常找些闲暇时间,阅读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经典书籍,希望从中寻找些宝贵的经验。

 

自己虽然不是教育家,此时此刻,只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谨慎发表一点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些看法。或许孩子教育更靠谱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协力一致,甚至完全打破孩子教育年龄的界限,保持一颗平常心,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这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

 

例如,孩子在准备上幼儿园时,孩子究竟应该选择小班、中班、大班,其实年龄不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尺度。在那时,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的父母,因为在此时,最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是父母,而不是其他。当然,在实施这个发言权时,潜在地又对孩子父母提出了较高要求,父母应该实事求是、真正保持一颗平常心,严肃询问自己:“我之前的家庭教育做好了吗?我完全清晰知晓了自己孩子所具备和不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吗?我是在拔苗助长吗?”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或许应该做好和父母的沟通,认真听取父母的建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孩子所具备基本能力的同时,不断培育孩子所不具备的基本能力,相信每个孩子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间适当的年龄界限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幼儿园老师还应该充分相信孩子,通过老师最适合的教导游戏方式,孩子完全有能力逐渐从老师那里学会新知识和培养出其他的特别能力。大家或许都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重要,其实,在这之前,发掘好孩子的记忆力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基础。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让孩子适当地多读读、背背、看看、画画、唱唱、舞舞,在他们的记忆中多方面留下些生活中美好的意境,从而为孩子日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更多的源泉。如果你尝试,绝对会发现,原来,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个奇迹。

 

又如,孩子在上小学时,关于“孩子是否到了上小学的合适年龄”,还是那句话,其实年龄不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尺度。为了更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发言权应该同时交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父母,以结合他们共同的意见,因为在那时,除了父母了解孩子之外,孩子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反馈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首要的还是应该先尊重父母的选择,因为大家应该认识到“父母是最爱自己孩子的,相信父母是真正对自己孩子负责任的”。对于之前幼儿园老师来讲,在充分意识到孩子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或许应该常常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幼小美好心灵的工程师”和“孩子童年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如果能够耐心热心细心地为每一个孩子记载他们在幼儿园的成长日志,为以后孩子上小学的发言权做出充分的准备,或许将是一份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孩子父母来说,在此之前,或许应该与幼儿园老师之间建立起充分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构筑出愉悦方便的沟通渠道,适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多多配合幼儿园老师,为老师实施得体的幼儿教育添砖加瓦。

 

再如,孩子在上中学时,大家或许已经很少提起年龄问题,在那时,或许父母开始适当地重视征询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你准备好了吗?孩子,你觉得你合适念什么样的中学?”或许,孩子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能力和做事方式的人,他们开始学会了自己发表意见。应该特别注意到,在之前的小学教育中,与传统教育方式不一样的地方是(个人发现):不仅仅只是追求一个孩子的独立发展,还同时在不断追求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于是,在念中学之前,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能力和做事方式,便和之前小学的办学特色之间不自觉地建立起重要的潜在关联性。当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你又逐渐感觉到一个新的发现:原来孩子在念小学时,父母或许早已经在问自己“孩子,爸妈究竟应该为你选择什么样的小学?”。在这里,特别关注,发觉现在城里的一些小学,与自己儿时的小学有些不同:三点半就放学了,似乎很早,放学后,很多孩子都被外面的兴趣班老师接出了校园。于是,自己在想:“为什么不在学校培养孩子的兴趣呢?”、“孩子这么早放学,必然对一些父母的工作下班时间提出了较高要求?”、“孩子被带出校园外培养兴趣,是否相应隐含着孩子的一些安全问题呢?”。说实话,有时还是很怀念儿时农村的那种传统的小学教育方式。

 

又再如,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阶段,似乎大家只在谈:“学习、学习、再学习”,在那时,为了让自己孩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已经成了许多父母唯一的生活奋斗目标了。长远地看,父母把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完全寄托在考大学上,实事求是地讲:还是不太科学和明智的。古云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道通罗马”,相信这些哲语还是有它奇妙的道理。当然,为了真正体会出这些哲语的奥秘,有个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应及早建立起了相互尊重、平等、协调的人才观。再又如,关于高中之后的大学之路,除了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之外,对于远离父母的孩子来说,便越来越成为孩子自己独立处理的事情了。此时,之前孩子的出生环境、成长磨砺和学习资历等所有的积累效应,开始对孩子的最终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要知道,目前的大学,似乎越来越趋于社会一体化、甚至国际一体化,文化的多元性,或许决定了大学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象牙塔,不时有些人生的小诱惑或者小陷阱,一不小心,孩子还是很容易第一次尝试到跌倒的感觉,毕竟,在念完大学之后,更多面临的将是非常现实的工作选择。

 

以上这些描述,感觉还是很肤浅。总之,还是相信那句话:世界千变万化,或许应该打破孩子教育年龄的界限,愿所有父母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没有最好的教育,或许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7766-622794.html

上一篇:从“农村与城市”看国内当前的矛盾
下一篇:“科研人”三载“科学网”体验:再解“钱学森”之问

14 赵建民 孙东科 陈小润 张玉秀 戴德昌 张业明 邹谋炎 李宇斌 陈学雷 王枫 牛丕业 韩枫 fansg h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