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墨之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墨人刘

博文

危险处境中的危险齿舌 之二:处境危险的牙齿 精选

已有 9060 次阅读 2007-5-8 11:29 |个人分类:系列散文:器官自然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危险处境中的危险齿舌 之二:处境危险的牙齿

    不过,既然滴水可以穿石,牙齿自然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洗礼。牙齿虽然坚硬,却也耐不住长久的腐蚀。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观察门牙来判断某人的习惯。最容易理解的一点是,要成为合格的瓜子爱好者,门牙上的小缺口是必不可少的。

    尸体的牙齿是最具恒久力的结构,但是在活体内,牙齿又是极容易被腐蚀的,因为它们时刻处在温暖、潮湿、营养丰富的口腔中。细菌们同心同德,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再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溶解矿物质,从而造成黑乎乎的可爱龋洞。

    要知道,牙齿里面生有神经和血管,兼之又处于危险的口腔环境中,自然很容易受到感染。幼儿从母亲处获得引致龋齿的细菌群,还可能陪伴终生。

(图1:在患龋齿的众牙之中,这颗牙齿还能算得上大美人。)

    这些细菌也是引起老年后掉牙的重要原因,细菌引起牙菌斑,对牙龈和牙槽造成损伤,最终导致牙齿脱落。世界卫生组织倡导“8020”运动,希望人们在80岁时还有20颗牙齿,只有这样,面对味美价贵的海鲜,才不会只有流口水的份。

    我们可以相信,WHO肯定不会请韩愈作为“8020”运动的代言人。这位大文豪可能因为母亲的不良口腔习惯,早早就牙齿掉了满地。他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反复渲染掉牙的悲惨处境,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这些舍他而去的无情牙齿。这首叫《落齿》的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看来韩愈里外牙齿同时遇到了麻烦,这绝对不是跌倒摔破门牙那么简单,难怪他会感到无奈和郁闷了。于是,韩愈在《与崔群书》中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家,韩先生的“无故”两字,用得极妙。现在我们已经明了掉牙的原因,不过也用不着骄傲,因为韩愈只是借落齿感叹年华老去而已。他的良好心态才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当还剩二十多颗牙齿时,他还满足于“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如果换成蜗牛,那他就高兴咯。

    蜗牛因为进食所需,拥有多达250颗牙齿,每年只落一颗的话,也可以算得上是老寿星。有些动物的饮食习惯很是粗鄙,比如前面提过的鳄鱼,用一把大牙猛力撕咬肌肉,当然很容易掉落。还好它们的牙齿拥有持续生长的能力,掉落后不久就会长出一副全新的钢牙。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鳄鱼的牙齿颜色来初步区分它的饮食。满嘴黄牙表示它有一段没有猎食了,锃光锃亮的白牙,表明这是长出不久的新牙,说不定不久前已经饱食了一顿美餐。但是,我不建议诸位简单地认为,可以充当牙膏代言人的鳄鱼,一定饱食终日,温顺迷人;那副新生的利齿说不定就是为你准备的呢。

    韩先生刚掉牙时,“但念豁可耻”,大概意思是怕被人笑曰狗窦大开,所以羞愧难当。对于鳄鱼而言,掉牙意味着食物,却是能力的体现。鳄鱼的洁白牙齿虽然美观,不过要想做到整齐却很困难,同时具备这两个美容要素的是鲨鱼的牙齿。

    鲨鱼口腔中生有五六排牙齿,不过只有第一排真正用于噬咬,其它的牙齿都是替补,倒伏在口腔中。只有在第一排牙齿因工殒身时,它们才有上场的机会。我们可以设想,就像所有板凳球员一般,替补牙齿都希望自己的主力队员肋骨折断,被抬下场。

    鲨鱼的牙齿和楯鳞同源,不是长在牙槽骨中,只是皮肤的衍生物,成本较低,所以多准备几副备用的牙齿是无妨。鳄鱼和鲨鱼凭借牙齿的颜色和数量来炫耀富裕生活,人类也有类似的方法。

(图2:大白鲨的口腔,比起在活人嘴里镶嵌死人牙齿,还不算太恐怖)

    牙齿在人类浮夸史上的崇高地位,根源于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古话说“人以食为天”,牙齿是执行该天赐功能的重要武器,劳动强度之大,使用频率之高,工作环境之恶劣,是其它器官所不可匹敌的。

    人们以平生只换一次的30多颗牙齿直面各类硬物,自然不免伤亡。正因为掉牙是人人皆要面对的悲惨情景,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就善于在牙齿保健上下功夫。

    对于上流人士来说,保养牙齿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方式当然是漱口了。有用清水漱口的,也有用茶水漱口的,更有用药水漱口的。这里的药水可不是含有薄荷的清凉液体,而是由大黄、黄芪、黄柏和黄连熬成的中药汤剂。这么多“黄某”在里面,不光使得味道不好,而且名字也犯忌,不知道整天含漱这种药水会不会使牙齿也变黄呢。《礼记》里也有记载一种叫“虚口”的礼节,说是吃完饭后要含口酒来漱口。这种漱口水已经有了现代含漱液的雏形了。

    漱口之余,还有牙签。穴居人可能在山洞中生活时,就已经学会用鱼刺挑出牙缝中的残渣了。后来,牙签逐渐演变成富人的工具,开始用象牙、贵重金属来打造。富人虽然奢侈,但还没有奢侈到将使用一次性黄金牙签的地步,所以,从那是起,他们就知道循环使用牙签的优良习惯了。这时,我突然好奇,如果给现代的每个人发一根黄金质的牙签,竹签真的就可以推出舞台了吗?中国古代的牙签很多时候是和挖耳勺结合在一起的。《红楼梦》中就说“凤姐儿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希望她用的是牙签的那端。

    后来,就有了牙刷。刚开始的牙刷非常便于携带,随时可供使用,那,就是我们的手指。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些和尚是就是用手指揩牙齿的,相对于另外一些和尚来说,这种方法虽然不够卫生,但起码是环保的。有些不注重环保的和尚胡乱攀折花木,通过咀嚼杨柳枝来清洁牙齿,他们的理由是咀嚼杨树枝好处多多,有“十德”。这个时候的牙齿清洁工作,叫做“梳齿”。

    梳齿用的杨树枝条被和尚打扁后,最多像一把小扫帚,所以还不是完全的牙刷。真正意义上的牙刷,必须是在一个柄上植上短毛。最早的牙刷在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说是用马尾做的。之所以要选择马尾,我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马比较注意卫生,在大解的时候总是小心地抬起尾巴。不管怎么说罢,那时候的牙刷还是很贵重的,所以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句中。元朝的郭钰还专门赋了首诗,感谢朋友惠赠牙刷,这首《郭恒惠牙刷》的诗中说:“南周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可见当时的牙刷质量已经非常之好,好到真的可以清洁牙齿了。500多年以后,欧洲的贵族们也开始流行使用牙刷,那时候,还有很大的显摆成分。

    我们有所不知的是,牙刷的最大好处,在于植的毛发都很短。这么短的毛发,除了刷牙搔痒,就派不上别的用场了。和牙刷有同样功用的牙线,就是因为太长,而被很多监狱禁止使用。美国曾经有囚犯借助牙线成功越狱。当然了,不是吊在牙线上凌空飞下,而是用牙线锯断窗户铁网出逃。后来,有囚犯看到牙刷在监狱中大行其道,而牙线却无地自容,不禁愤愤不平。他们开发了牙刷的新用途:磨尖一端作为凶器。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和牙刷厂商有仇恨,他们只是拓展了牙刷的另一个重要特性:牙刷柄是硬的。

    牙刷作为凶器,那是最近才有的事,前面已经说过,刚开始的时候,牙刷是富人才能享用的盥洗用品。那么,在富人们亮闪闪的白灿牙齿面前,穷人们又有什么办法来保健牙齿呢?

    14世纪开始,欧洲开始有医生向穷人推销一种液体洁齿剂。这种奇妙的药水,由稀亚硝酸和白醋混合而成。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道很危险的配方,不过效果还算差强人意,只要注意千万别碰到牙龈。这是一项精细活。

    还是中国古人的方法更简便,热心修神仙术的葛洪,曾大力推行"叩齿"之术。说是每天清晨上下齿轻轻叩击300次,就可固齿、醒脑、健身。上下牙齿撞击300次会不会导致脑震荡呢?事实证明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因为葛老头子活了81岁,也不见有老年痴呆的迹象。轻轻叩击牙齿,可以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对于牙齿是有好处的。我只是对这个数字感到奇怪,为什么不是道家常用的七七四十九次,或者九九八十一次呢?

    或许是要惩罚人类的贪欲,就算小心保养,老年落齿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假牙俨然成了生活必需品。

    大概在公元前700年,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就开始借助假牙吃东西。中世纪的欧洲,牙医将兽牙塞进富人的牙缝中,暂时充当咀嚼工具。穷人们负担不起,只好拿狗牙顶替。不要误会,穷人们不是负担不起兽牙,而是负担不起镶兽牙的费用,所以,只好拿狗牙煮酒,漱口以治疗牙痛。这和中医里以形补形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兽牙虽然坚固耐用,但尺寸多少有些不太合适,虽有金带填充,总不是完美之选。这时,盗墓贼看到了发财之道,他们盗取年轻尸体上的牙齿,卖给牙医。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死尸上的牙齿是最能经受岁月的,这种长处使得它们又可以重见天日,在富人嘴里耀武扬威。我认为,这是人类规模移植器官的最早案例,可惜,这种重要性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凡事一旦规模化,攀比之势总会兴起,这就是现代商业所讲求的差异化。假牙工业发展到后来,开始为穷人提供致富之道。穷人们可以出卖自己的30多颗牙齿,以换取充足的食物。当时穷人祈祷的内容可能包括如下两项:第一,像鲨鱼般有源源不绝的牙齿;第二,主食不是炒豌豆。

    直到18世纪,法国人发明了瓷制假牙之后,卖牙之风才暂时告一段落。

    以上的危险处境,都是自然因素,生在这种环境中,实在有够倒霉的。可是这霉倒得还不够,人们又给牙齿开发出了新的用途。

    佛经中有“齿印”的说法,发信人用牙齿在证书函件上压出痕迹,作为保密措施的一部分。齿印的独一无二还广泛用于刑侦鉴证中,如果你想在作案的同时吃口香糖,请最好戴一副假牙。至于开啤酒,那简直就成了牙齿的常规工作了。

    这些第二职业,当然会让牙齿的磨损加剧。所以,通过观察牙齿磨损程度鉴别年龄的方法,只能适用于从不写信和开啤酒的牛马。

    牙齿在极度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如此高强度的劳动,完全够标准领取双份补贴。补贴从哪里来?不要指望舌头,它还想问牙齿来要精神赔偿呢。欲知索赔证据几何,请听下回分解。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1926.html

上一篇:为脖子干杯
下一篇:可怜的舌头(危险处境中的危险齿舌 之三)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