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做科研应该从一而终,而不是打一枪换个地方 精选

已有 8358 次阅读 2022-8-22 14: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网上有个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年龄段(30-60岁)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在高校当老师,做科研,带研究生,从青椒到退休,是每一位老师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
一个老师的成长过程,除教学外,就是一个科研旅途。
做科研,选准科研方向很重要。一旦确立方向,不要轻易更改。
做科研只有坚持一个方向才可以做深入,出系列文章才能算是专家。我从1982年至今从未换过方向。期间虽遇到波折,但我矢志不渝,一直坚持到今天。7项国基,百余篇论文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得到同行的认可。
有些人没几年就换方向,植物,动物,人,老鼠,什么都做,追踪热点,什么文章都发,谁知道他做什么?
打一枪换个地方本质上是投机混饭吃,无论发多少文章,顶多是杂家。
频繁跳槽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也算不上踏实做事的科学家。
带学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你的助手,出数据的工具。要让学生体会科研的艰辛和乐趣。教会他们独立(思路,方法,写文章),并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成为独当一面的科研人。
现行的科研体制和考核评价,让年轻的老师们失去自我,只能跟着感觉走。若到了40岁还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独立的研究领域,就只能随波逐流。
任何以功利为目的的文章都只是昙花一现。为了发文章而做科研与讨生计没什么两样。
时光如流水。不要频换方向,不要频繁跳槽,踏踏实实做科研。冷门也好,热门也罢,只要肯钻研,相信一定会有所成就。

稳定的科研方向加上耐得住寂寞是成就科学家的唯一途径!

上世纪80年代的人记得一句话:莫让年华付水流!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911-1352170.html

上一篇:师生学校三者关系
下一篇:学生给老师教学评分值得提倡吗

27 王启云 郑强 郑永军 许培扬 谢煜 姜文来 陆波 汪运山 金祖雪 杨民力 胡大伟 李剑超 曹俊兴 梁洪泽 王涛 郭战胜 吕泰省 龙良鲲 丁克强 武夷山 马德义 汪凯 丁海霞 何应林 姚伟 黄河宁 李承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