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01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0110

博文

信息化条件下的水土保持

已有 2418 次阅读 2012-9-21 00:37 |个人分类:数字福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水土保持

从粗放水保到精细水保: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形、植被、土壤、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也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水土流失原因也各不相同,崩岗、开垦、种茶、修路、开矿等。因此水土保持一定要因地制宜,需要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模式,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技术,并开展适宜性评价。
从简单水保到综合水保:
水保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还需要做好一前一后两个环节——了解流失现状,评估流失敏感性和风险;评估治理成效,优化治理方案。通过天上的遥感、地面的径流场,并广泛开展群测群防,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合理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措施,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水土保持目标。
从传统水保到数字水保:
数字水保是指传统水保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传感网、移动互联网获取、传输历史监测数据,共享、集成各部门水土流失因子数据、水土流失治理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形成水土保持主题数据库,支撑水土保持从规划、监测、治理到监督、评估的全业务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的管理水平和宏观决策水平。


https://m.sciencenet.cn/blog-741216-614884.html

上一篇:智慧城市金字塔
下一篇:关于信息共享的几点思考

1 赫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