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则天序,人循序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782219 读书,思考,写作,交流,会友

博文

丙寅大江行·02科学研究

已有 3022 次阅读 2009-6-24 06:4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科研, 开发, 赚钱, 办刊, 放活

 

         第二章  科学研究

 

    晚饭罢,稍事洗刷,我们便各自躺在自己的铺位上,都嘴里叼着香烟,喷着烟雾。

    “编刊物还顺利吗?”他先开了腔。

    我:“比过去难多了。主要是稿源不旺盛,而且高水平的稿件是越来越少。”

    他:“为什么?”

    我:“都忙于去开发,去赚钱,没功夫写文章,而且也没多少高水平的文章好写。”

    他:“搞基础理论的人怎不写?”

    我:“少数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承担国家下达的项目;多数人则转向分流上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一部分人没经费干号着。所以,基础理论这一块的稿件也少了。”

    他:“横向项目怎样?”

    我:“不少人去跟企事业单位横向联系,也弄到一些项目,多数是技术项目。的确有些项目选得较好,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总结出来的稿件水平也很高。但是,目前这类项目不多。有一种倾向,双方都希望选择比较容易达到预定技术目标的项目,最好还要周期短、中试短或干脆无中试。这类项目大多水平低,科研便在低水平上打转转。当然,根据这类工作写出来的稿件水平就低,这些科研人员也很少写,甚至不写稿件。” 

    他:“这和我们所的情况差不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横向项目的水平是一定会提高的。结合生产,投入‘主战场’,这是方向。但是,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可不好,不然开发很快也会失去后劲的。”

    我:“非常对,应当重视基础理论,要看远一点。”

    他:“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开发研究工作重视得不够,应当是大部分人上‘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兼顾基础理论研究。”

    我:“最好是在投入‘主战场’时,结合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免应用和理论脱节。”

    他:“这当然好,看来这种项目目前不会多。但是,有一些目前看不到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课题,将来也许更有用。所以,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看得远一点,可不要像你我这样都是近视眼。”他指了指他戴的眼镜。

    “那就戴眼镜呗。”我说。

    “对。我就是戴了近视眼镜,甚至有时还得戴望远镜。过去,咱们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好大一部分压在档案室里,或者是压在科研人员的抽屉里睡大觉。国家白白花了大宗的科研经费,没能收到应有的效益。科研人员写出了论文就算完成了任务,还心安理得。我是搞情报工作的,对这一点很熟悉。确实令人痛心。”

    “科研人员的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后,不能说不起作用。一可以与同行交流,二有识之士可以拿去开发。但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负责推广,科研人员又不直接与生产结合,致使有的科研空对空,科学技术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确应当改改。”我说。

    他:“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是陈腐的封建的旧思想在作梗。我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上延续的时间太长,长期以来以农为本,重农轻商。至今,不少知识分子走的是仍然是‘入士途’,当‘文化人’的路,不屑于与商人为伍。”

    我:“考状元,当官,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或者写诗作文当大家,还很少有‘十年寒窗’为经商办企业的。”

    他:“我国自汉朝以来,儒学占了统治地位,传统主张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术’,把科学和技术斥之为‘屠龙之术、不急之务,为士林所不齿,受社会藐视。”

    我:“现在有的知识分子重理论、轻应用,也还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但这些人对现在应用技术的成果却还是乐于享受的。君不见,那些理论家们,哪家没有彩电、电冰箱、洗衣机?谁不喜欢用电脑?没有的,一出国,准带回些来。”

    我:“知识分子不屑于经商办企业,造成了商界缺乏知识的现象存在,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秦朝大商人吕布韦主持的《吕氏春秋》都是吕氏花钱倩人写的;咱们建国后的厂长、经理也极少是教授和研究员。”

    他:“目前,改革开放已七八年,商品经济发展了,已有为数不多的科技人员转向企业搞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仍然很少有教授去经营企业的。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非常兴旺,国内外出名。但这里的经营者有多少是大学毕业的?”

    我:“恐怕不多。而现在不少青少年人弃学经商,更是补充了商界低文化水准的层次,不利于商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他:“知识分子不爱商业和企业,说明知识分子还远远没有抛弃‘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陈腐观念,没完全从重农轻商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我:“这是孔夫子思想消极面的影响。”

    他:“国外可没这一套。国外许多资本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许多大学都设有商学院,专门培养商业人才。近几年,世界上出现了科学家转为企业家的热潮。所谓美国的‘剑桥现象’,日本的‘硅谷热’,都是说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去经营高技术和实业开发。科技英才荟萃于企业成为科技企业家,对企业发挥了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领导的企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经济学家称他们为经济‘王子’。”

    我:“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提倡放活科技人员,鼓励那些有开发能力,又善于经营的科技人员去当企业家。”

    他:“前年,在我们所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创办了一个专门推广和开发科研成果的公司,为一些生产单位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受到欢迎。”

    我:“你们是咱们国家的经济‘王子’。”

    他:“我们的确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我们大部分用于深入开发。必须深入开发,不能够停留在单纯推广科研成果的水平上,不能靠少数科研人员跑单帮。所以,我们正在组织更多的科研人员兴办经济实体,建立专利实施工厂,建立示范工厂,实现科、工、贸结合。我们还拿出一小部分钱来用于改善职工福利,颇受职工们的欢迎和拥护。当然,我们公司的人按规定多拿了几个,少数人先富起来嘛。”

    我:“看得出来,你是先富起来了。”

    他:“赚钱致富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把我们赚的钱用于建立科学基金,支持公益性基础理论研究和有开发前景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今年我们拿出4万元在所内使用, 明年估计能拿出20万元;计划5年后提供全国同行业使用,8年后推向全国科技界。”

    我:“你们的气魄真大。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不能只想着个人富,更重要的是要想着国家,想着事业。人一‘伸腿’就完戏了,可事业是永存的。”

    他:“两头都得照顾到,只顾国家和事业,难以持久。”

    我:“那当然。顺便提醒一下,别忘了支持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事业,图书、纸张、印刷涨价太快,实在难以支撑。”

    他:“你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你别忘了,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基础工程,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其他研究工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得由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工作来支撑。所以,它当然是我们基金支持的重点。”

    我:“不知你们何时能支持到我们所。”

......

 

    也许是因为太累了,我不知道我还说了些什么,也没听到他再说了些什么,就睡过去了,还做了个发财的梦。



https://m.sciencenet.cn/blog-74364-239948.html

上一篇:丙寅大江行·01结伴东行
下一篇:丙寅大江行·05夜泊万县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