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jianjun

博文

科学要站着搞,不要跪着求

已有 5417 次阅读 2015-7-3 14: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评论, 科学, 风险, 科学网, 观点交流

魏兰英博友发布一则短讯,数学所楼下的民间科学家:中科院数学所楼下有个声称完全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民间科学家,拿着他写的论文,连续蹲守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搞群论的研究员出来劝说,指出他错在哪,从昨天开始,他已经改为跪着了,面前的牌子也从伯乐何在变成了跪求伯乐!现在北京三十来度的烈日,他还在跪着….

如果科学跪着能搞定,估计愿意的大有人在,可惜问题不是这样的,还是站着搞吧,舒服些。以前不小心注意到一个人,苏州有位strongart, 大学辍学后专研数学,自封教授,10余年闭关在卧室中,不时在网上开堂讲课,看着容颜老去,岁月蹉跎。真是crazy的够呛。

还有一次,收到一位来信,一位中学生宣称已经发明了永动机,要本虾米推荐其上高水平大学,其实不过是张手绘的草图,看罢,几乎把我笑岔气,我要承认,我可能是错的,因为自己没做实验验证。其实活跃在科学网上的也有些类似的人,为自己的理论痴狂无状。旁人见了,不屑一顾者有之,哀其不幸者有之,怒其不争者有之,兔伤狐悲者亦有之。

友情提示:千万别轻易把科学当职业,更不要自诩为职业科学家,因为真正的科学是烧钱而非赚钱的。如果有人做科学可以赚钱,可以安身立命,congratulations! 但据我观察,很多所谓职业科学家的人,其90%以上的精力为科学或教育服务,而并非单纯专注于科学本身。纯粹和成功的职业科学家其实很少,而且机会也不多,能持续高产的科学家鲜见,苟延残喘的倒是比比皆是。做科学要有个良好的心态,科学是个高风险的事业,最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但是科学完全可以成为喜好与兴趣,但必须有稳定持久的职业支持,以保证你的头脑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此处职业应指:有稳定持续的现实产出,并得到相应的商品货币交换。补充一句,做好教职工作也当然是做好职业的范畴。说白了,你喜欢为科学奉献是一码事,你如何关照好生活是另一码事,二者其实很难对应起来。能结合起来的当然有,但你还没那机会时要做务实的区别。老爱在为狭义相对论奋斗时,不也是一名专利局职员?这是应当肯定的。似乎老牛曾出任大英帝国人民银行行长,那不过是功成名就以后的事儿啦,倒不值得肯定。

很多时候,理想毕竟是理想,尤其是它还没变成现实之前。真实的世界上,星空太贵,仰望不起。



https://m.sciencenet.cn/blog-760464-902565.html

上一篇:要平民化的偶像,不要供奉的英雄
下一篇:【原子弹英雄谱1】伟大的理论预言

23 徐耀 陈楷翰 戴德昌 姬扬 文克玲 魏焱明 钱大鹏 赵美娣 陆绮 刘全生 曾杰 田云川 李永丹 孟凡 檀成龙 陈南晖 朱延平 马志超 ljxm bridgeneer xubaiduo biofans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