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uiyingc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huiyingcn

博文

夙愿——從積水潭到鼓樓到東直門

已有 1941 次阅读 2012-12-11 17:5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style, center


今天要去東直門辦理一些事情。本想坐地鐵的,但是想想要換乘兩次,折騰的要命。我一直都說北京地鐵換乘簡直就是一項全民健身工程。而且去東直門的話還要經過全民健身工程之西直門地鐵換乘。西直門,路面交通淩亂的要命,地鐵換乘要走上千八百米,走到足弓疼。路面交通,記的每次坐公共汽車路過,都不知道車怎麼繞過去的。騎車路過幾次,跟著標記走,走過去了也不知道怎麼過去的。不過還好就是沒走錯,不像公主墳,每次都錯!有一次坐火車,遇到一個老爺爺,比較健談,和我聊天,說他是工程監理,北京的一些立交橋都是他監理的。當年我口無遮攔的說北京的立交橋太複雜了,我從來都走不明白。監理老爺爺當時一臉黑線啊!

不想坐地鐵,就坐公交唄。並且,像我這樣生活在村裡的人,難得進一次城,全都坐地鐵看不見新鮮都沒意思。於是選擇了坐公共汽車,而且選了走城內的路線。說實話,我比較喜歡坐著公共汽車在老城區的胡同裡繞繞。而且,每次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也喜歡坐著公共汽車轉轉。比打車有意思,當然,如果遇到健談的司機打車也很有意思。

從積水潭進了二環,左轉,到了德勝門。對德勝門的印象是大二那年去八達嶺,從德勝門坐919。德勝門那裡那個古建築還是很拉轟的。記得當時是一個人去了八達嶺。原來以為我很宅的,發現其實北京很多好玩兒的地方我都去過了,而且還是主動去的。主動去的意思是說,不是被人組織被人號召去的或者是陪誰去的,而是我自己號召大家去的或者乾脆就是我一個人去的。

然後進入鼓樓西大街,公車的站名都是“**胡同”。看著那些胡同,那些老房子,那些新店鋪,那些爆肚褡褳火燒奶酪什麽的各種店鋪,想像一下老北京城。然後到了鼓樓和鐘樓。看到鐘樓的時候,尤其是看到鑄鐘廠的時候,腦子就想起鐘樓娘娘的故事來了:當年,清朝的時候(貌似),一些工匠奉命鑄鐘,皇上規定的 deadline 到了,鐘還沒有鑄成。那些工匠面臨著殺頭之禍,非常的苦惱,在那裡商量著血祭的事情。正在這個時候,老工頭的女兒來送飯,聽到了,為挽救老父親和各位工匠的性命,就躍身跳入了鑄鐘的熔爐中。老父親發現時,伸手去拉女兒,只拉到了女兒的一隻鞋子。鐘鑄成了,這些工匠倖免於難。這個女兒就被稱作鐘樓娘娘。後來,經常在有風的夜裡,大家聽見鐘聲,大家都說是鐘樓娘娘在找她的鞋。

過了鐘鼓樓,就到了鼓樓東大街。再然後就到了交道口大街,再然後,就到了東直門內大街,也就是簋街。最初聽說簋街,是 03 年,大學畢業那年,同學總說我們去鬼街吃麻辣小龍蝦吧。還沒去呢,非典了,封校了。記得當時班裡想號召畢業旅行,黃山泰山的一通討論,因為非典,連個香山都沒去成。我們那畢業的歲月,就在校內散步溜鴨子了。懷念一下當時在宿舍偷偷養的那隻小鴨子。每天宿管來灑消毒水的時候我們都要大聲的說話,掩飾藏在床底下的小鴨子的叫聲。可惜後來送人了,然後死了。唉,辜負了那隻對我產生了依賴性的小鴨子。

後來來過一次簋街,08 年,停電,閑的無聊一幫人騎車出去玩,去了簋街,然後經過煙袋斜街,到了後海。記得那天我的心情超越了開心,是特別的興奮!再其他都是坐著公交路過了,沒下車的。這種所謂的飲食街,多數都是爲了旅遊經濟的,本地人和我們這種冒充的本地人,是很少來的。網絡資料也說在這裡工作的人對簋街評價都一般,外地遊客則評價非常好。這種面對遊客的,通常不咋地。比如說,我此生吃過的最難吃的刀削麵、羊肉串、糖葫蘆等,都是在王府井小吃街吃的,最難吃的羊肉泡饃是在西安回民街吃的。都是遊客聚集的地方。

簋街,google 過一些資料。當年,東直門這裡屬於城鄉結合部,門內是城,門外是村,其實是墳地!城內有人死了,經由這裡出城然後髒了,《四世同堂》裏面寫過類似的內容。於是這一代殯葬行業較為發達。這裡比較奇怪的是,這裡的店鋪,做其他的生意的都不賺錢,就餐飲業能夠做下去。於是就成了餐飲一條街。後來覺得“鬼街”這個名字不雅,於是換成了“簋街”,“簋”就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現在在東直門那裡還整了個很古樸的貌似青銅的大雕塑,據說就是“簋”。

發現關於北京的傳說甚至是鬼故事我還是有一些瞭解的。有時候拿來嚇唬師妹。有一天晚上和師妹走在一條燈光不太好的路上,我就給她講那些鬼故事嚇唬她。結果把自己嚇到了。看著路邊黑黢黢的柱子,空調外機發出的呼呼聲,嚇的我毛骨悚然!

出了東直門,我辦理了該辦的事情,順便晃一下。

先是去拍那個“簋”。像個遊客那樣,拿著手機拍照。其實早上出門的時候猶豫要不要帶相機,但是覺得太重了,放棄。路邊有人叫賣“切糕”,我聽了心中一囍!最近切糕這麼火,正想買個切糕呢。上次買切糕都是十年前的事兒了。拍完簋一回頭,發現時老北京切糕和驢打滾那些東西。雖然我也很喜歡驢打滾,但是他那個做的比較粗糙。不買!

走回來,到東內(東直門內大街的簡稱)。找了一家店,吃滷煮火燒。北京小吃啊,用肥腸、豬肺等,加上豆腐、火燒。大學的時候吃過學校食堂里的,後來就沒怎麼吃過了。而且我不喜歡吃肥腸。從小就不喜歡吃,不喜歡那個味道也不喜歡那個口感。現在是如果肥腸做的不像肥腸的話我會吃兩口。在新加坡的時候,同學說:“我們去吃豬腸粉吧!”我說:“我不喜歡吃肥腸!”同學很無語,說:“沒有肥腸,是米粉做的。”我囧。點了一份兒滷煮,囑咐要少放肺和肥腸。其實可以不放的,不過我覺得放兩片當點綴看起來比較正宗的樣子,也方便我拍照片發微博。等上菜的功夫,觀察旁邊人,看上去都是在附近工作的樣子,不像遊客。那麼應該是比較好的,不是那種做遊客生意的店鋪了。中午,客人較多,於是就被拼桌了。我旁邊的帥哥,也有可能是帥弟,我心理年齡較小,看別人都是哥,點了一份兒芥末墩。我也想買一份兒,打包帶回來,給師弟師妹們整點兒刺激。不過那位帥哥說:“很慢!不過你可以吃我的。”我沒點,也沒吃他的。

吃完,想買份兒小龍蝦帶回實驗室。了結一下十年前的夙願。冬天,季節不合適,找了幾家店才找到。買了三十只,打包帶回來!路過鼓樓的時候下車晃了一下,拍了兩張照片。上車,繼續走。回到實驗室,把小龍鷹放到公共區,想發個郵件。本想嚇唬嚇唬大家,標題寫“鬼”然後正文接著寫“街麻辣小龍蝦”,結果我剛打開筆記本,郵件還沒發呢,小龍蝦被哄搶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799990-641578.html

上一篇:感情的空虛——《晚秋》
下一篇:女生夜話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