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uang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huang2012

博文

一个有特色的想法能够走多远?

已有 3585 次阅读 2012-12-13 22: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特色

想说的是:必须注意要把它丢到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去生长。
 
我们的很多想法,其实也许当初相当不错,但若干年后,也许还是停留在想法的阶段。这是科研工作中很常见的事情。
不少看起来很不错的特色思路,一直长不大,变不成产品,或者变成了产品雏形,也难分阶段分阶段地推出Version1,Version2, Version3,...,升级版这样的逐渐长大起来的好产品或好技术。今年统计,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了,可喜可贺:量的积累到了极点,大概可以开始迎来质的突变了吧。
 
想法,就像一颗种子,也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和空气,才能够茁壮成长、成材。第一,它需要时间来成长;第二,它需要诸多养料来营养和成长自己。问题是,哪来的营养素来供给这种子的生长和成长呢,连续不断地那种方式。其实,是否真的好种子,绝不是脱离现实环境而凭空而降的东西,其必根植于现实实践而产生,因此也必然根植于现实实践而得以生长和成长。而其种子的真好坏,其实还得经过现实实践的检验和淘汰,才能够确认。
 
这个事情,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得到真实而不假的实现。否则,闭门造车,想法得不到客观、及时的检验和校正,也得不到现实实践(信息和社会资源)的推动和刺激,是很难得到强有力的快速发展的。想法的成长规律如此,个人的成长,亦复如是。
 
一个现实的社会需求,比十所大学和100个教授对某项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还有大!!!这句话本话记不清了,意思大概不差。这是很好的一个指导原则,可为我们的选题应该考虑的基本原则。选好题了,要跟社会的具体需要“无缝”地密切联系起来,借助和吸收社会资源和信息来营养和成长当初的想法,使之较快地、目标指向性明确地生长起来,成为具体现实的客观东西----产品?技术?都可以。其实,离开现实的社会,任何人和东西,恐怕都难长得好。
 
一个想法,可设法让更多的人来帮着养,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来让它健康成长,是个大概应称得上最聪明而省事但最高效的培育和成长方式吧。
 
要走这条路子,才有出路。
 
那些工作做得好的,必然都是拥有或有意识在开放方面做得不错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801690-642388.html

上一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下一篇:中村修二 和 田中耕一

2 刘淼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