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遐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kyk16 笑对生活。

博文

从说“实话”到说“正确的话”:也谈中国文化 精选

已有 4266 次阅读 2012-12-3 22:07 |个人分类:交流传播|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化建设, 社会化, 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虽是一个大话题,但又是与我们每个平常百姓息息相关的。我们的举手投足间,日常交流中,思考处理问题的背后,无不体现着文化的影响和文化的诉求。但日常工作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文化自觉,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文化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着文化的。昨天我亲历的一件小事,让我着实地“小题大做”了一把,于是有了今天的博文。

昨天周日,单位紧急加班,加班者非我一人,虽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此项工作任务特别不可请假,除非生死攸关大事,否则,必须参加而且要无疏漏地把工作做好。工作详情不说。要说,这个世界就这么巧!在北京读大学一年级的儿子按多天前的计划周末回家看看,这还是他自从十一假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第一次回来,下次再回来可能就得明年了。所以,送别儿子与工作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小冲突!儿子的返京火车票最迟一班是下午两点半的。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在一点十分左右完成工作,然后火速赶回家,再去送站。

 时间紧,任务重,两者要兼顾,自然要与领导打个招呼,希望能给予理解和一些支持。我与负责此工作的副手领导言明后,确实得到了理解,在任务上有所倾斜。但是,这项工作实在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心中不免阵阵担心,于是凝神聚力,不吃不喝(一口水都没喝,中午大家吃快餐,我也只好省了),只一门心事想快点保质保量地把工作做完。期间,这位副手领导过来一次问到我的工作进展,我就实话实说地应了句:哎呀,孩子的火车是……。没等我把话说完,领导小声(但确实是以personal友好的方式)告诉我说:别孩子孩子的,谁家没孩子呀?

  ……无语!一上午我一直在忙,责任感告诉我不能疏忽了工作,情感上,如果不能亲自送儿子去火车站,我会有憾——不仅是我这位母亲恋子情深,而且儿子也需要这份温暖相送。领导这句关心式的提醒(她绝对没有批评之意)还是让我“猛醒”——原来: 说实话不合适!我没再多说。又加速工作去了。也没多想。这也没啥可多想的!加速度才是硬道理!

话说工作接近尾声。得由一把院长验收工作质量。心里虽然真的很急,但工作步骤和程序不能省。院长随口问一句:着急呀?这次,我不由自主地回答:再着急,也工作第一。

 事情的结果算是两全其美:我按时完成了工作,也在最后一刻赶到家送别了孩子。工作圆满结束了,孩子按时返校了,我却为我两次答语陷入了一场自我觉醒和自我检查式的深思:原来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说实话”变成“说正确的话”的!要不是第一次实话实说过程中,被领导友好提醒和教导了,我一定又会以大实话告诉一把领导:我不但着急,还会加一句缘何着急。这回不用了!我知道怎样说“正确的”话了!“实话”容易惹麻烦,“正确的话”能让事情进展顺利!其实,关于这一点,这绝对不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只是这次,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这个概念是如何地被巩固的。我不敢揣测若我实话实说我着急赶回家给儿子送行,大领导会怎么想。我旨在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展示一下一个人是如何被“社会化”的,是如何经过众多这样的无恶意的事例后,总结出“实践智慧”的;然后,多少人如我一样,慢慢地按这种实践智慧来说话做事,社会上就慢慢地形成了“可以不说实话,但一定要说‘正确’的话”的实用哲学和风气的。

 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本人并不认为外交辞令不可取或艺术高效地处理问题不可取;同时,也认为不同情况下,“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原理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关心社会风气建设的公民,我还是想以我的这件不起眼的小经历为例,说说我的个人看法,表达一下我的倡议:身居高位或略有优势的人——在工作语境下,担任领导职位的人;在教育语境下,身为人师的人;在家庭语境下,为人父母的人;平辈之间相处,多受过几年教育的人;社会交往中,财力或口才等实力稍强一点的人——能不能从日常生活、工作、交流的小事做起,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多一点听“实话”的心胸,赞美说实话、支持说实话、至少接受说实话,为“实话文化”自觉地做点贡献,让社会少一些“只说正确的话”“一定要说正确的话”的趋炎附势和见风使舵的文化!吾以为:什么时候中国文化更为接纳和欣赏“正确的话应该首先是实话”这个理念,中国的诚信文化就有望开始建立了。

   后记:至少本人作为家长,是努力这样做得。作为兄弟姐妹中读书最多的人,也是努力这样做得。作为老师,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比如,面对学生偶尔的缺课,我首先鼓励学生说实话。开学初,就告诉学生:缺不缺课问题,请个人权衡所要处理的事情和上课学习相比孰轻孰重,如果认为所要处理的事情比来上课重要,老师理解;但老师最忌讳的就是编造“合理的正确的”缺课事由;如果哪位学生因为前一天晚上熬夜,第二天过于疲惫不能上课,实话实说就可以。这样诚信式管理,看似放开后学生会自行其便,但结果是:我的学生很少缺课,我不用以点名的方式来督促他们上课;即便缺课,他们也绝对实话实说。因为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文化:老师相信学生;老师对学生的高期待就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学生愿意做真实的自我;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不来上课,是他们无法弥补的损失。

补此后记,绝不是自我表扬,而是想再次表达我的观点:现实中的我们难免会因为“必要”而选择说“正确”的话,如我周日的经历;但是,换个范围,我前文所指的那些具体环境下相对而言身居高位或具有优势的人,一定要率先增强努力建构该范围的“实话文化”的意识和信心,一定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看似小事的事情做起,为建构“实话文化”“诚信文化”尽一份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现实文化之中,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着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家庭文化、课堂文化、科研文化、单位文化、还是社会文化。文化的渐进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这一点无需赘言。即便是科博文化,也需要大家的良性互动和建构。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0681-638918.html

上一篇:我的教育哲学:我为什么选择做教师?(英语版)
下一篇:“大家一起努力建构文化”与不合理的规章体制的改变

24 庄世宇 高绪仁 李伟钢 黄安年 齐国臣 姜宝石 曹裕波 黄盛珠 翟自洋 鲍海飞 魏武 赵凤光 吕乃基 柏舟 李玲玲 傅蕴德 陈湘明 丁大勇 张海权 杨文旺 姚伟 yinglu qinzhaosu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