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社会与人生: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年代

已有 6067 次阅读 2012-11-19 18:34 |个人分类:社会与人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知识, 改变命运

 作为一个拥有十多年教龄、阅人无数的象牙塔打工仔,大学生身上发生的故事很少能令自己感动。近日,上海海事大学一个女研究生杨元元的不幸死去及其背后的故事,却令自己感慨万千。自杀者杨同学留给世人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今天看了科学网吕喆写的一篇博文,颇受启发。

 知识改变命运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成立,这些条件包括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个人自身的心理特征和审时度势的独特眼光:1、知识是一种稀缺的奢侈品,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2、知识是有用的,拥有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也会运用这些知识;3、适宜的时运;4、有一个尊重知识、量才取人的社会环境;5、拥有知识的人能够找对自己的社会位置,有一个合适的目标。

反观当今的社会,条件1、4已经丧失,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只对2种人适用:权贵阶层、聪明绝顶的天之骄子。第一种人垄断条件3,成功自不必说,第二种人因为具备天资,可能经过努力拥有条件1,因为绝顶聪明,拥有条件2、5,成功也不困难。对于大多数天资平平、出身贫寒的凡夫俗子,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概率微乎其微。可惜,我们的杨元元同学,就属于这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不幸一类:拥有的文凭不再稀缺,所学知识无用或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找不到社会的正确位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那么,在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社会中,我们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努力又有何用呢?其一,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校园里,特别是繁华都市高校,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其二,通过大学严谨的科研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三,读书期间,利用学校的广阔资源学习一技之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知识的作用仅此而已。

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很多家长,没有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仍然停留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梦想中。相当一批大学生缺乏面对社会现实的职业规划,相当一批博研缺乏成为知识精英的天资和悟性,更多的学生空有满腹经纶、缺乏可以养生的薄技。此时,知识成为一种脚踏实地生活的负担,一种好高骛远的精神枷锁,于是,一幅幅大学生、博研自杀的悲剧在象牙塔上演。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4548-634081.html

上一篇:走四方:南宁印象——有气无力
下一篇:茶余饭后:女人与西湖

3 禹荣明 刘子林 yhss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