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校园百态:研究生的困惑、导师的答疑 精选

已有 8044 次阅读 2012-11-25 10:44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校园

       11月份研究生报名截止日期已过,上百万莘莘学子开始了艰辛的考研旅程。9月份人才市场一开张,数十万硕博毕业生怀揣文凭们挤进了各种人才市场。该不该考研,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研究生供求状况如何,研究生期间应该学习什么,如何选择职业等一系列问题困惑着研究生们。最近看了科学网的师生夜话栏目,收获匪浅的背后有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提问者包括本科、研究生、青椒、成名教授多种身份,所提问题涉及求学、就业、婚恋各个方面,主题不够集中。作为一个三流院校、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教授,各方面均不敢与科学网名博、大牌教授相比。在此愿意结合自己40多年的人生历程、近十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就上述问题与大家分享,权作狗尾续貂。不足之处欢迎拍砖,但拒绝谩骂、人身攻击。

 

     问:什么样的人适合读研?

     古今中外科学界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表明,科学研究其实是个技术活,对从业者的智力水平、家庭经济状况、情绪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是个小众行业,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业界的成功人士。因此,对于科学研究从业者来说,要求较高的智商、坚忍不拔的毅力、较好的外语基础、较强的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并非人人都适合。

 

     问:研究生培养质量怎样?

     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凭自己的主管观察,以三流省属院校为例,现有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里面,凭人脉上去的占三分之一,论资排辈熬上去的三分之一,凭本事冲上去的三分之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中具备耐得住寂寞的良好科研心态、敏锐观察力、契而不舍精神等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人不足六分之一;博士的稍微高一点,应该在三分之一。如果以合格的导师×合格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合格的导师 OR合格大研究生=合格的研究生的算法估计,博士毕业生中的优秀的比例大约为10%,合格的30%;硕士则更低,优秀的为5%多一点,合格的大约为16%

 

问:研究生供求状况怎样?

缺乏权威统计数据。根据《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研究》杂志报道(哪一期记不清了),最近几年,博士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30%,硕士生仅为17%。这个比例大致与笔者主观推算的合格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相当。如果以研究生毕业时所从事的与专业有关的比例作为供需平衡点,按照硕士生60万、博士生6万的大致招生规模概算,我国每年仅需10万硕士、1.8万博士,供严重大于求。

 

问:研究生就业状况如何?

行业不同,分化严重,总的趋势,与经济建设相关度、技术含量有关。关联度、技术含量高,越容易就业,相关度越低,就业率越低。以自己供职的学校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冷门、艰苦专业为例,硕士毕业生从事本专业、与专业相关、改行、待业的比例大致为2:3:3:2;博士生较好,供需基本平衡,进入高校的比例越来越低,就业重心下移,岗位大多为省属科研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在硕士文凭泛滥的背景下,省、市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勘察设计部门对林科博士的高学历需求量呈增加趋势,报考这些部门博士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有的林业管理部门对高学历者求贤若渴,面试直接由行政一把手主持,对合格应聘者报销来往机票,聘任后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

 

问: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如何制定研究生职业规划?

科学研究素质培养与生存技能学习并举、智商提高与情商熏陶不可偏废。针对大量改行的硕士生而言,在努力培养科研素质的同时,生存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前者着眼于长远,后者着重于现在。哪些生存技能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加剧、贫富分化严重的信息社会,针对老龄人口的老年护理、社区服务,针对高端人群的珍贵皮具和化妆品及首饰销售保养、美容保健,针对信息社会的电子商务、物流等,针对独身子女的课外辅导、移民、出国留学服务,都可以一试。针对博士重心下移、越老越多的书生进入对专业要求不高、但对情商要求较高的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的趋势,在研究学问的同时,培养察言观色眼光、控制情绪能力、为人处世的情商,显得尤为重要。

 

问:如果改行,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性格决定命运,职业的选择也一样。如果你具有诸葛孔明的眼光、越王勾践的坚韧,你大可以在行政金字塔上勇敢攀登;如果你具有《红楼梦》中凤姐的高超情商和管理技能,你可以放心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手一搏;如果你只具有陈景润那样的性格,也许走科研这条黑道、从事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是你唯一的选择。

 

问:在剧烈变革的年代,决定个人命运的因素是么?

这个题目太大,很难回答,只能谈点感受。古人云“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可见,从长远来看,决定命运的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等家庭出身。从历史人物的传记、自己身边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可以大致看出,决定个人命运的有三种因素:相貌、智商、情商。对女子而言,相貌的权重较大,对男子而言,智商的重要性则高一些。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相貌、智商、情商俱佳,那么他或她的人生必定前程无量;如果具备二者,那么她(他)的人生旅程会比较平坦;如果仅具其一,他(她)的人生不会过于悲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妙龄女子具备范冰冰的相貌,一个男子具备孔明般的智慧,她(他)的命运会惨不忍睹吗?如果都不具备,她(他)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因此,研究生朋友,如果三者都具备了,我衷心的祝福你;如果你具备了二者,我鼓励你;如果你只具备其一,我要提醒你了 ;如果三者都不具备,现在需要发奋图强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4548-635986.html

上一篇:茶余饭后:女人与西湖
下一篇:往事如烟:90年代人才逃离现象及反思

22 魏武 李万峰 刘军胜 王康建 张启峰 霍开拓 孔梅 刘鹏 郑晨 高保龙 李延勋 梁进 唐凌峰 张海霞 郑永军 徐晓 彭真明 何应林 孙友甫 褚昭明 renemengfei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