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混得不如农民的大学生——陷入恶性循环的高等教育 精选

已有 8253 次阅读 2013-5-27 21:54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大学生

    2013年5月19-24日,因为所参与的科研课题的需要,我随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加拿大UBC大学国际留学生一行20人,对福建武夷山的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社区居民进行了考察,顺便与UBC负责教学管理的教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欧美大学教学管理的一些细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与大家进行共享。

一、生活悠闲、经济富裕的山民

由于海拔高、湿度大、雾天多,远离人为干扰,武夷山保护区非常适合红茶、毛竹、天然蜂蜜的生长,创造出了金骏眉、银骏眉、正山小种等高端红茶系列,产品在远销欧美市场的同时,打开了国内市场,成为政府官员、富二代、城市白领等所谓精英阶层展示身份、炫耀档次的奢侈产品。笔者在参观考察保护区三港、挂墩等自然村时,发现这里的村民家家有高档轿车、户户在市区购房、人人有存款,其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大城市白领阶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以挂墩一家中等收入农户为例,自家拥有茶厂,在武夷山市区购有大面积商品房和茶叶销售商铺,平时与家人、孩子在市区生活,4-5月采茶旺季回到山区的家乡采茶、制茶,7-8月旅游旺季开办农家乐,一年到头除了采茶、旅游季节,其他时间都可以自己只配,而卖茶、销售野生蜂蜜、毛竹收入每年就有40万左右。其悠闲、富裕的生活,连自己这个所谓的大学教授都自愧不如。

二、工资低廉、工作清苦、前途暗淡的大学生

       在保护区管理局,我们也见到在这距离市区60公里的深山老林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悠闲、富裕的山民的相比,他们的生活只能用惨淡来形容:(1)婚姻困难,由于远离故乡,加之囊中羞涩,不消说武夷山市区居民的小家碧玉,就连在保护区当地社区林农家的平凡村姑面前也毫无优势;(3)工资低廉,工作十多年的大学生只有3000元工资,而武夷山市区房价为7000多元,这点工资生存无忧,但富裕的生活根本谈不上;(4)前景黯淡  保护区系正处级事业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局长是平级空降的,副局长是有人脉的,一般的大学生退休时混到副科级就到头了;(4)工作单调枯燥  形式主义、人浮于事是事业单位的通病,由于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在这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拍领导的马屁比勤恳工作升迁的速度更快,满腹经纶的大学生一生大部分的生命浪费在应付检查、讨好领导形式主义需求上。

三、中外高等教育体制的对比

 UBC国际班由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文莱、秘鲁、日本、中国等7国学生组成。与领队的朱老师谈及UBC的教育体制,她说,加拿大高等教育体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专业的选择完全出于学生的喜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激情。一个美国的学生9岁就喜欢爬行动物,从大学到博士,一直把野生动物保护作为自己的职业,一连数夜,在保护区冒着连绵的淫雨独自到山涧溪流边的乱石低下寻找蛇;(2)课程设置精干而实用,UBC林学院各专业只有40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每个学期只有13周,每门课程都包括理论讲座、室内试验、野外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非常强调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和新颖创意的激发;(3)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生产实践  所有毕业设计题目均来自生产实践,设计题目需在当地大众传媒公示,答辩时,企业老总、管理人员参与答辩,并从优秀者中直接选聘优秀学生。

 反观我国大学生,应试的义务教育彻底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使绝大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并非人生喜爱。很难想象,一个并非自己喜爱的专业,一群丧失创造力的学生,会在学习中充满激情、发愤图强。日益行政化的大学校园、为了不断加码的科研考核指标人憔悴的辛勤园丁,使高等教育质量成了形式上不断强化、实质上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这种虚无状态摧毁了仅有的少数意志不够坚定的学习苗子。严重脱离实际的专业设置、拔高的学历层次、虚胖的教育规模,使大部分学生学无所用、学难所用。除了少部分成为精英外,在不屑于打苦工的文化氛围下,大部分学生过早沾染了暮气,跻身于对专业素质并无多少需求的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公务员岗位,端起了工资低廉、工作清苦、前途暗淡的铁饭碗,过着死要面子、实质上不如富裕山区农民的生活。越穷越读,越读越穷,对于大部分平民子弟来说,高等教育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

      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根源,各种因素互为因果,相互交织,使得高等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单纯的高校去行政化,希冀于脱离社会、政治、经济的大环境而单兵突破的想法,无异于乌托邦。在各种改革呈胶着、停滞状态的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独特的眼光、坚韧的毅力,可能是突破僵局的唯一希望。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4548-694084.html

上一篇:巨大求职压力下的象牙塔怪象:沦为鸡肋的毕业论文
下一篇:自然界的法则与大学校园的淘汰制度

36 赵美娣 张忆文 王鹰 王涛 吕喆 孙东科 吴飞鹏 魏武 张亚琼 逄焕东 关法春 孙友甫 邬鸿 樊晓英 史晓雷 徐大彬 李宇斌 何学锋 李本先 梁洪泽 刘淼 武夷山 李志俊 蔡志全 秦逸人 罗春元 闫安志 张玉秀 石锋 yunmu clp286 taohq520 decipherer CCEMR idealist dootritig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