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他山之石: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点 精选

已有 11701 次阅读 2013-11-19 09:3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1992年开始任教的20多年,由于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勤耕不缀,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过的学生中赢得了一定的口碑,每年自己指导的毕业论文的学生的人数在全院都是名列前茅。昨日,又有许多学生来到自己办公室,咨询毕业论文事宜。在聊天过程,得知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城乡普通农户或工薪家庭,学习都很勤奋认真,有的读的甚至是高价的三本学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毕业时拿个文凭、寻觅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然而,问及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却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会。看着站在自己身边、戴着厚厚的近视镜、一脸迷茫的学生们,自己也很纠结:学生学得不能说不刻苦,老师教的不能说不认真,效果怎么如此之差?

前两日,收到去美国留学的一位学生的来信,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可能有助于揭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低下之谜底。

一、课程安排

美国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很详细安排,包括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作业、规定的阅读材料、考试安排,课程一般不会因为老师的改变而把基本的教学内容改变,在我们选课之前,就可以在每门课程的schedule上看到全部的课程的容,这很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或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必选课程是很少的,培养计划上只要求四门必选课,剩下的课程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兴趣方向选择。在这边学习一门课程不仅仅意味着在期末的时候考一个试就可以轻易拿到学分,在课程中间会安排很多assignmentpresentation或者quiz另外还有大量的材料阅读,这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在课程中间的这些内容很能促进学习,比如一门四个学分的课程大概有7个左右的quiz,或者5次左右的assignment和一个presentation,所以我每周都要准备quizassignment。另外这边要求的阅读量很大,作业、考试都会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所以必须要大量的阅读。此外,这边对抄袭是特别严格的,一经发现全部是按零分处理,强调写自己的观点,虽然我这个学期只选了四门课程,但每周的生活都很充实。

二、教学方式

我留学现在在地理系,我们系的老师来自七八个国家,但教学思想有很大的相似形,这边老师的讲课方式都会从比较高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问题,不会是就题论题的讲解。美国学生的想法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老师一般会从理论的角度入手然后对实际问题做深入的分析,特别是会从哲学角度去分析问题,ontology semantics是这边老师常用于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另外这边老师很强调“新”,特别是在assignmentpresentation中,并不是很强调写作和语言能力,更多的是要求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如果这样做分数会是很高的,要是只做summary,分数会很一般。

三、研究生学习

这边的masterphd学生基本还是以上课为主,和导师做事情是比较少的,特别是研究生阶段以及博士的前两年,基本是不怎么和导师做一些项目的,这段时间更强调是基础学习。我这学期和我的advisor做了一个independent research,就是我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者和导师讨论找一个导师方向里我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主要还是自己决定研究方向,然后自己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不过最好还是要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比较match,这样就和advisor就比较有共同语言了,但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对其他老师的方向感兴趣可以随时更换advisor的,然后每周和导师meet一次,讨论一下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内容,美国的很多数据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数据是很好找到的,并要去自己设计一些project,很强调自主学习。

四、学习环境

这边的学习环境要比国内好很多,硬件软件方面都很好,我们学校有七八个图书馆,资料相当的齐全,并且在这边可以找到很多中文的资料,包括一些中文的杂志期刊,在出版一周后都是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而且所有的资源全部是免费开放,如果找不到你所要的资料可以给系里面写报告要求购买,这边强调自主学习,所以这些资源是相当有帮助的。另外这边的实验室要比国内的实验室环境好很多,自习室也很多,在GIS实验室中相关的专业软件都有,而且实验室的环境很好,所有的设备保养的也非常好,而且学院提供所有的正版软件,可以自行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中。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4548-742964.html

上一篇:变成素质教育的大学:向左还是向右?
下一篇:文凭、知识、命运——也谈王天旭现象

16 魏武 郑维尔 刘凡丰 许培扬 陈建林 孔梅 魏国 唐广军 强涛 康建 刘淼 刘钢 陈锡云 李宇斌 dongxuanmin hainan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