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聊一下英格兰的大学教育:启示与思考 精选

已有 12505 次阅读 2015-10-21 11:22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亲戚的孩子在英格兰留学回国应聘,在家里小住,介绍了一下在英格兰留学的经历。作为在教育战线工作23年的一名教书匠,感觉在中英两国在学生求学动机、师资配备、实践环节、求职招聘各个环节差别较大,正是这些差别造成了两国在大学教育培养质量上的巨大差异。正值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开始之际,进行一下中英两国本科教学方面的差异,也许对于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无裨益。

一、英格兰本科教育的特点

   在英格兰,高中的学制一般是两年、本科则为三年。英格兰高中毕业生读大学的比例并不高,原因很简单,由于社会整体收入水平高,中学毕业后做一名清洁工、餐厅服务员、伐木工人这些蓝领工人的工资并不比白领低,并且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并不大,何必劳神子去读大学本科?发过来,那些读大学本科的学生大部分真正是对专业感兴趣、立志做白领的人。为防止高中毕业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英格兰大学大一、大二是通识教育,大三才分专业。这种中学毕业分流、大学专业选择机制,解决了困扰中国高校若干年的学习动机问题。

   在师资配置上,英格兰高校的很多教师是从企业出来、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这就保证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实打实的干货。比如,讲授金融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于高盛集团等华尔街金融企业,实战经验丰富。此外,学生的实践环节也接近真实场景。比如,金融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各种期货、股票模拟系统中实习。第三,教师考核系统中论文、课题所占权重不大,教师可以抽出较多的精力辅导学生。在一些英格兰高校,一个教师指导4-5个学生,负责解答学生学习、求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由于学制较短,英格兰大学生20岁即毕业,可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去实习、兼职。在英格兰,大学毕业2年内都算应届生。由于社会保障体制较为完善,强调个性化教学、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氛围,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得2年求职期,英格兰大学生积累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实习经历,从而为用人单位量才录用提供了便利。因此,在英格兰,除了牛津、剑桥大学外,很少出现国内众多用人单位按照学校档次、学历高低设立门槛的现象。比如,一个景观规划公司的HR,就可以按照岗位需求,从拥有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相关专业、实习经历的求职者中很容易找到潜在的满意员工。

二、国内大学教育的反思

     与英格兰的教育模式相比,国内大学在学生学习动机、师资质量、实践环节、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着致命的硬伤。

    由于收入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职业稳定性弱,蓝领工人是国人不屑一顾的职业选择。或主动、或被动,相当一批高中生迈进了自己不想读的大学、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可以想象,这样的大学生,又如何激发持续的学习激情?没有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又如何在所从事的专业做到精益求精?

   教学相长,与缺乏激情的生源相比,高校的师资质量更是堪忧。从学校到学校、论文的写手、实验室的操作工出身的大学教师,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真经?至于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国内的大学多以浮光掠影的参观、考察替代,离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相距甚远。在SCI论文、项目经费的严厉考核机制下,又有多少教师愿意抽出宝贵时间,对学生进行悉心辅导呢?于是,硕果仅存的几个想读书的种子,也被低劣的教学质量抹杀了学习激情。

   很多人都诟病国内用人企业将大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功利做法。在这功利的背后,其实也透露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无奈。国内大学各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千篇一律,中国大学生在学习缺乏个性,在求职简历上弄虚作假严重,实习经历上也千篇一律:发传单、买保险、搞推销、当家教。仅凭简历,用人单位是很难筛选出合格人选的。于是,按照出身、学历设立门槛,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不同于英格兰,国内大学本科生毕业前找不到工作,作为往届生会失去很多求职机会,这种迫使很多大学生放弃学业,在大三、大四开始实习、兼职。

三、几点思考

   1、英国的大学较高的教育质量与该国较高的创新能力、较高的生活水平与社会保障能力、浓厚的基督教文化范围是密不可分。由于国情不同,将英国的教育模式搬到中国,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2、针对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如果不在学生学习动机、师资质量、实践环节、教师评估体系上进行达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结局并不乐观。上次本科评估的前车之鉴,不可不查。

   3、在大学育人环境整体不佳、大学教育改革步履维艰的背景下,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不懈的毅力、独特的眼光,用“心”来学,是底层家庭出身的平民大学生逆袭的唯一法宝。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4548-929768.html

上一篇:同学,请不要太功利,因为你们还年轻!
下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致匿名博主

23 张骥 李盛庆 黄永义 周健 孔梅 杨正瓴 徐志刚 林中祥 白龙亮 汤茂林 王晓阳 曹须 孙嘉 韦玉程 王涛 shenlu htli copier biofans wou neilchau zousu2010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