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Abel 在苦难中寻求那微薄却终将照亮前程的智慧之光!

博文

由“尽快跳下“微软”的贼船”想到的问题(转)

已有 3745 次阅读 2008-10-23 21:14 |个人分类:计算机&大数据|关键词:学者

郝柏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的博文“尽快跳下“微软”的贼船”:

 

尽快跳下“微软”的贼船

 

“微软”终于动手了。这是可以令人猛醒的当头棒喝。这是一件大好事。

 

2005年我和张淑誉在合著的《数字文明:物理学和计算机》一书再版前言

中曾经写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也在发生一种深刻的分化。计算机

的进步已经消灭了某些职业,计算机逐渐成为谋生的必需。形象地说,极

少数“聪明人”研制出五花八门的“自动”、“遥控”、“智能”设备,

供大多数普通人在劳动中使用,在休息时“享受”。亿万“傻瓜”们正不

知不觉、舒舒服服地成为计算机的奴仆。“微软”公司的垄断行为虽然被

许多企业和国家一再控告,它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它的做法符

合一个大国的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我们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会用鼠标在微软窗口上点击;他们离开了

Visual Studio,在简单的编辑器里就写不出来自己明白每一行代码的程

序。各种“软件园”的“表观”经济效益,掩盖了对我国命运攸关的系

统软件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的研制队伍基本散失的严酷事实。对万亿次

集群机的片面追求正妨碍着我国研制真正的高性能计算机的事业。

 

希望主事者能猛醒,改弦易辙、痛下决心,给献身于软件事业的科学技

人员最好的环境和最高的待遇,以2030年为期在我国发展出真正具

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

 

以下转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726


一、客观评价微软的贡献:
   作为全球顶级商业软件与服务供应商,在整个全球软件产业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软件科学与技术发 展的贡献我想有目共睹,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它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肯定没有现在广泛,尽管有一些科学与技术是行业内部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它成功运营与好的科技预测水平。
二、成本太高的苦恼
   个人(如用国外正版软件的化)、科技工程研究、企事业信息系统用户都有相同感觉,国外商业软件与服务提供应商对国内用户都存在些问题,不单指MicroSoft,因为我们对国外的产品依赖性很强,国内实际上也有相应的很好的低购买费用的软件产品,但国内用户的自信心不足,造成相对被冷落的局面,我想国内用户可以实事求是的进行评测,这里我想相应的软件评测机构也要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帮助用户建立自信心,当然国家现在也大力扶持国内软件企业,软件外包固然重要,但发展具有刚性需求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CAD等)更重要,只有自立更生,才能突破重围,随着依赖性的降低,价格才会降下来。
三、现在应该如何应对
   我认为应逐步考虑可替代性问题,对于操作系统可以选择开源的操作系统,基于LINUX KERNEL和BSD KERNEL的操作系统发行版有很多,相关文档也相当多,国内红旗桌面LINUX操作系统与微软的操作系统有很强的操作兼容性,个人用户可以充分实践一下,另外UBUNTU OS也不错,我用好几年了,实践证明在科研、教学、办公是好用的,国外计算科学家与工程师研究工具多数是在LINUX下的软件,比如形式化验证方面等,其它学科也是一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选用mysql等,办公软件国内的也不错,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可以自已探索,我还想强调一下,国内相关软件实体一定要作好培训、推广、宣传工作,不要把客户群体局限在政府部门,要积极拓展。
四、软件人才的要求
   软件人才的评价方法要科学,编码技术只是软件人才特别是程序员的基本技能,能运行的程序不一定是科学的程序,程序员也要提升自已的程序设计科学与技术水平,有技术没科学是不行的,发展潜力会受到影响,软件人才体系的建立很重要,比如架构设计师这个角色很重要,要求的能力素养很多,比如经济学素养、科技哲学素养、协作能力等,塔尖人才太少,包括计算科学家与具有战略眼光的软件技术工程师,在企业中的软件技术人员,每天作着重复性工作,创新机会太少,国内有效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太少(国际影响力),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要加快改革,教师知识更新要跟进,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教授与工程师(有科学能力的)同等重要,社会齐动,将来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提升软件产业实力,靠人才、靠教育、靠科学、靠技术、靠市场、靠制度、靠环境

 

尽快跳下“微软”的贼船

 

“微软”终于动手了。这是可以令人猛醒的当头棒喝。这是一件大好事。

 

2005年我和张淑誉在合著的《数字文明:物理学和计算机》一书再版前言

中曾经写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也在发生一种深刻的分化。计算机

的进步已经消灭了某些职业,计算机逐渐成为谋生的必需。形象地说,极

少数“聪明人”研制出五花八门的“自动”、“遥控”、“智能”设备,

供大多数普通人在劳动中使用,在休息时“享受”。亿万“傻瓜”们正不

知不觉、舒舒服服地成为计算机的奴仆。“微软”公司的垄断行为虽然被

许多企业和国家一再控告,它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它的做法符

合一个大国的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我们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会用鼠标在微软窗口上点击;他们离开了

Visual Studio,在简单的编辑器里就写不出来自己明白每一行代码的程

序。各种“软件园”的“表观”经济效益,掩盖了对我国命运攸关的系

统软件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的研制队伍基本散失的严酷事实。对万亿次

集群机的片面追求正妨碍着我国研制真正的高性能计算机的事业。

 

希望主事者能猛醒,改弦易辙、痛下决心,给献身于软件事业的科学技

人员最好的环境和最高的待遇,以2030年为期在我国发展出真正具

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613-43774.html

上一篇:浅谈经济学数学的关系
下一篇:看透大学里男生女生的本质(转)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