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我与科学网的结缘 精选

已有 7456 次阅读 2016-3-24 13: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网感悟

第一次与科学报结缘的时候他还不叫《中国科学报》,那时候叫《科学时报》。

那时候我也没来科学出版社工作,我在某大学的一个教育研究所打杂,所谓干一行想一行,我就经常思考和高等教育有关的事情,偶尔写出自己的想法,投稿到《科学时报》被录用了,很受鼓舞。

几年后到科学出版社做科技专著的编辑,负责能源这一块的专著出版工作。

这几年我国在能源领域科学研究投入很多,发展也很快,新概念一个接一个,大项目也是一个接一个。不过专著还是没多少专家教授愿意写,作为编辑的我就想方设法希望找到作者,于是就找到了科学家云集的科学网。

记得我的第一篇博文名字为《我的工作》,两年前的3月份发表的,郑重其事地向科学网的网友介绍我的工作,只不过没好意思上来就说请大家在我们出版社出书。

做完自我介绍,我就安心地潜水了。

编辑的工作繁杂又琐碎,我每天只能匆匆看看科学网的首页,了解一些国内的科技动态,看看又有哪些项目立项了,基金又有哪些动作了,又有哪些会议要开了,哪些会议开过了取得了哪些共识和成果等等,希望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到出书的契机。

其实作用不大!

去年下半年因为意外在家休假,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东游西逛,科学网也成了我日常爱逛的网站之一。

慢慢地,我发现网上的科学家和我日常拜访的科学家不太一样。

在科学上可以看到严谨周密的科学问题讨论,也可以看到抒情烂漫的日常生活小调,还可以了解到他国他乡的各种人物风情,人文地理、历史掌故、精尖科技,无所不谈。

网友之间熟稔程度也令我吃惊,原来那么多忙得不可开交的科学家居然有时间发博文、看博文、评论博文,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看科学网的网友评论和其他网站的也不太一样,少了一些谩骂,更多的是理性讨论,就算是批评也比其他地方温和很多,很喜欢这种感觉,自己也想参与到其中了,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网友们分享。

于是,我逐渐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当初只是想通过科学网找到出版专著的方向和作者,如今变成了科学网的一份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分享其他人的所思所感。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其他人的生活也是一面镜子。

可以说,科学网很多网友的生活都非常有智慧,这半年多的深度参与,我深深觉得学到了很多,改变了很多。出书已经不是目的,不过幸亏当初积极寻找出书思路,不然我还真不知道《中国科学报》办的科学网这么精彩,这么有趣!

原来,很多事情真的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领会真正的精彩!



博客感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818488-964677.html

上一篇:我们为何缺乏优秀的中文科技专著
下一篇:研究生选导师:选已经知名的还是选尚未成名的

39 王善勇 李颖业 梁进 蒋永华 史晓雷 罗德海 王号 徐晓 罗民 孙学军 姚伯元 汤茂林 武夷山 姬扬 李建国 王林平 刘洋 张士宏 叶春浓 黄永义 刘拴宝 王启云 梁洪泽 陆绮 杨远帆 杨顺楷 赵美娣 陆泽橼 赵斌 韩玉芬 杨正瓴 霍艾伦 杨绪洪 zhouwangpu crossing andy123zh biofans shenlu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