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如何培养博士®选题与选人?

已有 2792 次阅读 2015-5-16 19:0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如何培养博士®选题与选人?


这个话题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博士生导师,自从授予博导资质的那天开始就伴随我们研究工作的日常问题。于我而言,三言两语说不清,长篇大论也说不清,只能摸索着前进。


自己的专业背景一直是和植物学相关,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探索,我认为我的研究长处在于把中华文化中中医药精华中的瑰宝(特指我所熟悉的我们家族承传到我身上的回族传统验方)转化成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至于为什么把这些家传验方看成是待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医药文化之瑰宝,可以参阅我在前面撰写的几篇博文:

1)国宝治痘创世举®雄鹰展翅蓝天飞

2)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几点肤浅认识

3)青春痘实验结果初报 by 李竞

4)LIFE IS GREAT®一项伟大科学研究成果诞生的前夜


我的课题组的重中之重就是 (1)确认这些回族验方是否在群体水平上具有普适性?


其原因是这些验方都来自于我们老祖宗的吃文化吃出来的,是经验的积累。而过去的郎中所治疗病例局域性强,采集材料的地域性也强,但中药尤其是植物来源的药物与植物生长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植物学的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为什么植物生长环境会改变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从而导致药物原料因地域的变化而疗效差异甚大。


(2)在通过我们的努力(1)确定之后,我们课题组必须探索为什么这样的验方有这种疗效的机理。


(3)我过去从事植物与植物病原菌相互关系之间的作用研究,在此领域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研究经历,有些课题仍然有其研究价值。因为涉及的内容是纯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的研究材料也是国际上技术手段最为丰富的模式植物拟南芥,所以学生们通过接触模式植物的研究手段和文献资料可以拓宽视野、丰富他们研究能力的内涵。


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起步阶段(为期三年,也就是硕士阶段,我称之为“研究晃悠期”)熟悉涉及上述三个方面的全部课题的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着手进行博士阶段的研究,所以我招进来的学生都是硕博连读生。


我目前招来的学生专业基础并不好,一问三不知;除个别在英文读写上还过得去基本上可以用很差这两字眼,大多是他人挑剩下的角色。其实说白了,就是无奈之举。不招的话,就是个光杆司令了。但是我对他们都进行了认认真真地多次谈话沟通后,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决定纳入门下,自己花大力气对他们予以栽培。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些孩子辈的徒弟(同意入门了就是徒弟了,嘿嘿),都有可喜的进步,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事,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是高兴的。表现虽然不是特别让人欣慰,但确实需要给他们提供宽松的时间。他们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决定暂时送一个学生到国外去进行联合培养。而且不仅由对方提供研究经费,也由对方提供学术指导,毕竟那边的研究条件已经成熟,合作导师就是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我的夫人。


大家都知道,选题的精准与否直接决定了课题组的未来命运。不合符自己的特长的课题不能选,没有研究兴趣的课题不能选,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更不能选。课题要么具有理论价值能增加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知,要么具有实用价值吻合国民经济的需求。


所以,这是我为什么要求我的所有徒弟对我本人感兴趣的课题在硕士阶段都要有细致的追踪,然后三年期完成硕士训练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作为博士阶段的主攻。如果徒弟找不到自己的感兴趣的课题,对不起!师父能耐有限,请你分流进入社会。


至于有的经不起点拨栽培的徒弟是否能进入到硕士最后阶段?那我也有日常的沟通,不是这块料,当然不要入这个门。一是做导师的不能没有良心只把徒弟当成一个苦力,对吧?二是徒弟也不能有把师父当狗用的心态。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教,还唧唧歪歪。那不行,不能说是俺招个徒弟招个爷,是这个理吧?


今年招了两个学生,硕士进来,以后博士出去。一个属于应届,一个是往届生。对于这位往届生,我的看法是其它方面还过得去,但她需要磨砺意志,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才能完成得了她想攻读博士的目标。所以从同意录取她到她入学有小半年的时间,我明确要求她出去打工,不能再依赖于父母的供给。要求她自己找打工的机会,她找了也找到了;我也帮她找了也找到了。现在她早就打工去了,能否最终进入门下,看她磨砺自己的造化,平时我也定期追踪一下她打工的情况。


至于具体选人的标准,我自己遵循的原则是:

1)人品好,说话做事靠谱;

2)能积极参与运动,爱惜自己的身体;

3)有团队合作精神,不是叽歪之人;

4)勤奋刻苦,有坚强的毅力能持之以恒;

5)其它无所谓,是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5582-890649.html

上一篇:唱和®抱怨公公李白
下一篇:中科院大学吴亮其®太扯淡了

8 李伟钢 武夷山 蔡小宁 刘亮 赵美娣 李土荣 徐晓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