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文明的国家是由智慧的民众撑起的

已有 4662 次阅读 2016-9-19 11: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明的国家是由智慧的民众撑起的

李侠

柏拉图在其著名的《理想国》一书中明确地论证了一个核心命题:城邦的最大美德就是正义。但是要实现城邦的正义就需要其公民拥有四项基本美德:智慧、勇敢、正义与节制,而作为一名公民的最大美德就是拥有智慧。而智慧是由智和慧两部分组成,抛开慧这种先天能力不谈,仅就智而言,按照中国的传统理解就是知识,所谓日有所知谓之智。由此可知,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知识,这已成为支撑城邦正义美德的必要条件。坦率地说,这是古希腊最光芒四射的社会治理理论。其实,亚里士多德曾经从反向向上论证了缺少智慧的后果:无知即罪恶。至此,我们大体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家都不是建立在知识的荒漠上的。

现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都是建基于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这个断言已经得到科学史研究的充分验证。任何新技术成果的涌现都以可见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况,同时也形塑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蒸汽机、到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的应用,都印证了这个断言。由此,也让公众从器物层面接受与认同技术的发展,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降,这种由技术带来的变化被称作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转变一直以不可见的方式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遗憾的是,这点并未被社会充分认识到,结果导致技术的变革缺乏后劲。这就是源于人类思想观念的变革,而这个工作恰恰是科学所起到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揭示科学观念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科学发生作用的方式通常是隐而不显的,它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结构,为技术的突破扫清观念障碍,从而把这种解放性的力量注入到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只要回顾一下世界上五次科学中心的转移背后所发生的观念变革不难看到这个现象。第一次科学中心首先出现在意大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里率先完成了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的主要功绩在于重新发现了人与自然,由此带来人们观念的根本性变革,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随着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以及新教的兴起,导致第二次科学中心来到英国;18世纪的法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也迎来了第三次科学中心的转移;到19世纪随着德国洪堡的大学改革,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培育了大批人才,迅速使德国成为第四个科学中心,20世纪初,在实用主义哲学以及新型研究生院的确立,美国成为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从这些宏观变化中,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因果链条:先有观念变革为因,后有科学革命发生作为果。那么,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因果关系是如何实现的呢?认知科学与科学哲学的研究早已揭示出:任何一次观念的变革都对当时的人们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新观念、新知识迅速替换并重塑个体大脑内的认知图式,一旦头脑内的认知图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行动与选择的根本性变革。

一旦人们接受了新观念、新知识,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与安排也将随之向文明社会靠拢,而文明社会让所有人的生存状况与福祉都会明显得到提高。相反,那些固守退化观念的人群则会在竞争中导致生存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丛林原则”成为群体生存的黄金法则,这个社会最后只能被彻底边缘化。只要看看当今世界上文明与野蛮的分布状态,不难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以往总是或明或暗地抱怨人口多,毫不掩饰地把人口当成一种沉重负担,为什么会有这种抱怨呢?就是因为这些人口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没有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导致发展路径锁定在生产率极度低下状态,而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需求却并不因为缺少知识而减少,从而造成整个社会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的产出难以支撑群体的必要需求。这就成为传统社会中在分配领域无法绕过的陷阱,所以只能无奈地抱怨:人口多,底子薄。相反,世界上那些知识存量比较丰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从来不去抱怨自己的人口多,反而是把其人口当成宝贵的资源,而不是负担。究其实质,不同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率,而这一切都是由当地人群所拥有的知识库存总量决定的。

为了快速提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措施就是加大科学教育的范围与深度,以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快速提升当地人群的知识水平的目的,然而,由于年龄、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科学教育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提升全社会的知识水准与库存,以及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还可以通过科学普及等形式,达到持续性的提升群体的知识储备,这一切都为社会走向文明化提供了基础性准备工作。即便从创新角度来说,知识储备丰富的地区也更容易产生创新,反之,则很难实现创新。我们前期的研究直接显示:人才库存丰富的地区创新成本更低,也许更为重要的结论是:人才库存丰富的地区,制度成本也比较低。换言之,人才丰富的地区,人们更愿意遵守契约原则,也更珍视维系市场有效运行的公平原则,这样的社会也更便于治理。所有这一切皆源于其背后储备的知识的丰腴程度。知识的溢出效应不仅带来了文明,更带来了知识对人的规训,这就是文明形成的内在机制。

当一个地区的知识库存总量在快速增加的时候,也会形成各种资源的集聚效应,从而会变得越来越文明;反之,当一个地区的知识库存在快速减少的时候,各种资源都会随之从该区域撤出,这个地区的文明也会随之衰落。历史上那些曾经的文明古国后来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其知识库存以及知识产出率出现了严重的赤字。而知识的最重要载体就是接受科学知识的人,因此,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就是在为未来积攒知识库存,也为整个社会夯实长远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文明的国家是由智慧的民众撑起的。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应杨老师之邀而写,现发表在《学习时报》2016-9-19,发表时略有删节,这是原稿,合作愉快,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1003708.html

上一篇:贿选是否是选举改革的前夜?
下一篇:把创新的种子种在文化高地上

16 郑小康 徐令予 张骥 张忆文 姚伯元 宁利中 王毅翔 杨正瓴 李世春 冯兆东 王成玉 朱志敏 冯大诚 wqhwqh333 guhanxian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