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gg

博文

再见,周星星!

已有 2415 次阅读 2013-5-6 06:49 |个人分类:观影感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周星星

再见,周星星!

——《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猪头哥读大学的时候,那时还不流行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有段时间老听见室友嘴里叽里咕噜的滚出一段: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我当时还纳闷他是不是失恋而发痴了,直到有一天我被他拉着看了《大话西游》,说实话,第一次接触周星驰的无厘头,俺不但不觉得好笑,而且觉得室友笑得莫名其妙,与周氏电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此打住。但生活往往在不经意之间还会在某个转角似曾相识,大概大半年后的一个无聊的夜晚,也许是无聊,也许是无意,我鬼使神差地点开室友电脑上的仅有的两部电影——《大话西游》和《月光宝盒》,一个人静静地看下来,再看到至尊宝和紫霞分离的时刻,心里何止是感动,简直就是感伤,从此我喜欢上周星驰。

时光一晃十几年,当年的周星星变成了今天的星爷,当年的《大话西游》也终于被星爷暧昧的续出另一个篇章——《西游降魔篇》(西游降魔篇,2013年,导演:周星驰/郭子健,编剧:周星驰/郭子健等;主演:文章/舒淇/黄渤/罗志祥/ 等)。

客观地说,完全拿《西游降魔篇》当《大话西游》的续集是不正确的。物也不是人也非,除了都包着一张类西游的皮,里面的核差得何止是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虽然《西游降魔篇》用了舒淇、文章、黄渤和罗志祥这种一线明星。如果简单地比较黄渤的孙悟空是坏的,周星驰的至尊宝是好的,这种比较是肤浅的,同样是演绎孙猴子,黄渤所扮演的孙悟空的主要性格是充满心机的终极大BOSS,而周星驰的至尊宝是有一个从人到被迫到神,但神身上又有明显的人性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过程才是大话西游的魅力所在。黄渤的演技不用质疑,但他的角色给他的表演戏份少了点,有点大材小用。而文章作为男一号,在把握一个驱魔师到顿悟的过程中,他自身眼神的天真是他最大的利器,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转变性,被他刻画得简单了些。舒淇的角色有刻意模仿当年朱茵的痕迹,表现中规中矩。抢眼的是罗志祥,虽是配角,但很抢戏。《西游降魔》用的是伪3D技术,考虑到周星驰的初衷,估摸是想用炫目的3D技术来加强甚至夸大视觉的冲击力,但香港电影的技术能力暂且还达不到好莱坞的水准,但足以应付人傻钱多的大陆市场了。经典的题材进行二次开发甚至多次挖掘,这一点,也能理解,这次《西游降魔篇》的票房虽然很成功,超过10个亿,但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因素不要忽视,第一,他多年来积累下的忠实粉丝,例如像猪头哥这样一路看他电影的人,第二,它上映的档期选择得不错,而且前面的《泰囧》挑起了很多观众的观影惯性,但不要过度解读《西游降魔篇》的高票房就是电影内容的丰满,单从叙事风格上,周的电影开始弱化。他似乎有点向王晶的拍片思路靠拢,改变自己以前的艺术创作的风格,市场喜欢重口味,我就给你重口味,甚至更重,叫好不叫好无所谓,反正江湖地位早已奠定,只要能叫座就足矣!从经济成本和成本利用来看,《西游降魔篇》的造价不会很高。但是收益不少,甚至远超出预计。

作为无厘头风格的开创者,周星驰的电影以《喜剧之王》为一个时间分界线,从《少林足球》开始有意识借助三维效果来增加视觉效果,之后的《长江七号》、《功夫》和《西游降魔篇》都采用了这一思路。如果说《少林足球》里用励志的外壳包着对他小时候对少林功夫的崇拜的话,《功夫》就是他对偶像李小龙的致敬,刻意模仿早期香港的武打电影桥段,圆了星爷的功夫梦。《长江七号》是用科幻片的外壳包装亲情片的内核。从叙事表达的层面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考虑到本土科幻片在中国市场上极少,依然可以跟他加分。但到了《西游降魔篇》,我的解读是周星驰进入更年期后的纠结心态,单就《西游降魔篇》的片名来说,其最开始的片名是准备叫《西游后记》或《后西游记》的,在精神内涵上试图与当年的《大话西游》进行一个衔接,当年的《大话西游》在香港可谓票房惨败,但在内地大学生市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让周本人大为意外。他以前可以做到独树一帜,同样离不开吴孟达这些黄金配角的映衬,但这些年周本人跟他的那些长期搭档全部闹翻了,他的作品创作时间越来越长,所以拍片在用人上也必须开始适应新人,干脆在技术和内容上更倾向于现在的90后,乃至于00后的观众群。从这个角度上分析,星爷的风格改变也无可厚非。

当年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的星仔,被时间的杀猪刀也砍成了白发满头的星爷,过去的模样依稀可见,但也越走越远,不禁说声:再见,周星星!

 



https://m.sciencenet.cn/blog-849091-687056.html

上一篇:心安之处,即是我家
下一篇:千力万力不如执行力

5 王守业 王善勇 陈安 曹聪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