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hunf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chunfeng

博文

论双语教学的目标与挑战

已有 3146 次阅读 2013-1-28 13:0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学, 目标

1 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双语教学在我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是一种中英双语并用、有益的课堂教学模式。从1996年起,我个人已讲授过四门双语课程,即Maritime GeographyMG)、Shipping Economics and PolicySEP)、英文函电(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 Business and Correspondence)及English for LogisticsEL, 前两门属于专业课双语教学,后两门则属于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在此将这两类课程一并归入双语教学的研究,不是忽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是为了解决它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扩展英语语言运用范围和提高英语语言应用水平为目的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已毋庸置疑。从宏观背景上来讲,人类普适与科技进步、一体化与全球化趋势、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无远弗届又近在咫尺的地球村、浩如烟海又唾手可得的信息资源、愈来愈开放的世界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等因素,促使掌握英语语言这一应用工具的重要性不断得以强化。从中观环境上看,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在改善本国语言与英语的联系,一些使用拉丁字母的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印尼语等,在各类科技、产业及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术语中,直接引入英语词汇;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除国语之外或通用英语如阿拉伯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或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如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从微观层面上考察,英语是一些行业的常用工作语言,如航运、贸易、金融等;还有一些行业的达度和竞争力受制于从业人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外派劳务、服务外包及其它各类涉外行业等;在中国企业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的势态下,可以说英语是实现中国企业国际战略的基石。

从我院的角度来分析,做为隶属中远的院校,职业市场的需求是双语教学的首要动力。我院学生未来职业的涉外性和客制化特征、航运职业市场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的状况以及同类院校或专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等,不仅要求我院教师应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还应将双语教学设为我院英语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但是至今,我院开设的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数目总体太少,参与其中的专业课老师更少,不能形成双语教学所需的整体语言环境,这与我院的英语办学特色策略是不相适应的。如前所述,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对于有热情实践双语授课的专业教师,应当积极鼓励,特别不能设置繁琐的门槛,因为双语教学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我院的许多专业课程,愈能尽早从事双语教学,我们就愈能在职业市场上取得主动,对学院的发展也就越为有利。

对于教师和学生个人而言,双语教学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双方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师通过自编全英文教材及补充教学资料而大量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及相关教学资源,可以对国外先进的学术理论、知识体系及教研动态等有比较深入广泛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则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获取到专业知识,还能学到教师对学科体系与内容的处理方法、对学术前沿的追踪及对逻辑方法的运用等。其次,双语教学有利于拓宽教学视野、延伸课堂教学及进行教学对照。例如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巨大英文资源,课余浏览相关行业、企业的网站及观摩各类科教视频等,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授课时数有限、或教材内容单一文字表述及相对滞后的弱点,还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职业经验,并使我们自身的教与学拥有广泛的对照。第三,双语教学英语的强化使用及对大量英语资源的涉猎,不仅促进教学双方动态的把握各种趋势,还能促使双方对英语语言的应用从自觉的行为转变成下意识的习惯,并最终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个人在经过专业课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十多年的实践以后,从最初追求“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到现在的“双语教学”模式,不论时境怎样变迁,也不论教学模式如何争议,既已形成的事实是,英语已经成为我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

2 双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2.1 全英文教材的开放性与实用性目标

全英文教材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和依据,也是课堂教学所授专业知识的载体。能够直接引进相同学科同样课程的国际一流的、低成本的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是最为有利的,但实际情况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低成本的英文原版影印教材;纯粹英文原版教材会因成本过高而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因此自编低成本的全英文教材,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选择,前述所授四门双语课程中,有三门学科使用自编教材。

自编全英文教材开放性与实用性目标的设立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教材英语水平符合学科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水准,力求学科知识体系与内容的完整;教材编写字数除MG课程基本以授课时数内完成的讲解量为限;二是核心教学材料依照国际通用权威信息资源、达到行业应用水准以及注重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三是力求开放和延伸课堂教学,希望改善英语在我国一般处于通过学校教育习得的状况,引导学生利用开放性英语资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航专业基础课MG课程,是1996年最早实践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其全英文教材由三大模块构成,即从英文原版资料中选定的地理基本事实、从CIAThe World Factbook中选定的国家概况以及从英文原版资料中选定的港口简况。由于MG课程具有的地域性、资料性、广泛性及描述、解释、分析和评价等技能性特征的要求,使得英语很方便成为MG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MG的英文原版资料几乎全部来自开放性网络资源。以这些开放性资源为实用性目标,进行符合MG学科性质的科学选择,依据MG知识体系构成的逻辑顺序及学生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教师双语教学的依据、学生认识世界、掌握学科知识的媒体。这些资源虽然是开放的,但一经系统化编为教材及课堂授课,要比学生自己散在浏览或自己选择及没有理论体系做为指导的自发学习,在目标、内容、时间及效果上都要优胜许多。也正是由于上述特性,使得MG全英文教材一经编订,其中的部分资料就会陈旧,但这也使得随后的课堂补充资料或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的选取与应用仍具有开放性。例如CIAThe World Factbook和各港口网站就是开放的平台,教学双方都可以轻易的获取或更新资源。所以,MG课程自开设以来,从未有学生提出要求使用中英文对照教材,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了英语载体这一语言工具所传输给他们的重要信息。现在MG课程授课时数为36学时,2007年编全英文教材约12.6万字数。

国航专业基础课SEP课程,全英文教材(2002-2008年),约5万字数,双语授课时数为30学时,总课时36,课堂完成全部内容及补充资料讲解。主要内容:Demand of maritime transport, Supply of maritime transport, Types of shipping organizations, The cost and Pricing of maritime transport, maritime freight market , Shipping policies and their evolution. SEP教材资料、教辅资料及多媒体课件资料主要是,UNCTAD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资料的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与体系的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应用等等。如同MG课程,SEP全英文教材及补充教学资料的选用追求开放性和实用性目标,即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知识与技能传授方式,使学生具有全方位的学习能力、了解主要信息的获取手段、掌握知识的来源及更新途径,最终达到在未来从业以后有能力自主使用公开平台提供的各类相关的专业资源。

英文函电课程现在是国航、物流和港管三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考试课程,54学时,所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国际航运业务英语与函电》(1999年,范苗福编),由于较为全面的收集了国际航运业务与法规(如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租船、班轮运输、海商法、海事纠纷等等)方面的函电资料,所涉英语内容深入到国际航运业务操作层面的细节,其丰富性和实用性十分显著,有实践检验基础、得到业界认可。此外,由于许多招聘企业会要求毕业班学生出示英文函电课程的考试成绩,在我所授这门课程的十年中,都是将其做为行业应用英语水准的规范和上海海事大学水准的对照强化教学的。曾经也有学生建议过,将其简化并改为中英文对照教材,但经过解释,学生还是立即认可这样两个水准。

EL是专业英语课程,54学时,2007自编教材,部分选取自国外原版一流教材资料,及来自学生也可以加以利用的开放性资料。本教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体系与指导,安排以下13个单元的内容: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urchasing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Inventory ManagementWarehouse ManagementMaterial Handling and Packag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Third Party LogisticsReverse Logistics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BenchmarkingGlobal Integrated Logistics;约8万字数,每单元4个学时,每学时约讲解1500字数。EL全英文教材的专业英语表达丰富、专业知识含量充足,通过13个单元的课堂学习,物流专业学生从业以后,就能够比较顺利的自主使用公开平台中各类物流专业的英语资源。

2.2 知识密集型教学目标

2.2.1 职业市场的高水准需求

知识密集型教学,是我个人从教以来,始终追求的教学理念,只不过以往考虑的并不明确,现在需要重新诠释。我们极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技能,但这不等于可以降低对理论知识水平的要求。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恰恰表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必须执行知识密集型教学目标策略。

本年度大三学生实习及应聘信息反馈情况显示,我们学生还是面临多年来存在的两大瓶颈:一个是英语6级证书(CET-6),另一个是英文函电考试成绩,可以说,只要拿到这两者的成绩,学生就能很好的解决就业,这就是所处行业环境对英语语言应用水准的要求,不释自明,不需向学生去做问卷调查确定课堂授课水准。十多年前,引入与上海海事大学同本使用教材《国际航运业务英语与函电》做为英文函电课程的专业英语教科书,所建基准既合理又明智;但我们却没有正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CET-6问题。显然,这两者成绩的取得,不是投资建模、实验室设备,或遥远观摩同类高职院校办学经验等等所能够解决的。目前,国航和物流等专业的毕业班学生CET-6通过率不过五分之一,CET-4不过三分之二;英文函电课程的考试成绩早年追求正态分布、现在则正偏态;一般出题小技满足不了就业水准和办学层次等实质性的问题。

以职业教育的背景,达到国内同行大学一流水准的教育质量要求,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职业市场需求的现实。首先必须正视,CET-6和英文函电是国航、物流甚至港管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市场的行业英语应用水准。其次还有个道理很浅显,比方说,学生未来的职业对知识的需求是一碗,我们不可能就端给学生一碗,拎出一桶都难以解决问题,必须将学生带到敞开的河流前。再次,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规律更不可能是,需要哪一块语言应用掌握那一块就可以了,拿英文函电来讲,职业应用水准的读写能力,的确需要CET-6水平的英语支持;同样CET-6也不单纯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基于综合知识水平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一语言与知识综合应用的界面上,上述四门双语课程所涉英语水平与CET-6水平的英语是互相支持、正相关的;问题本身在这里看似一目了然、处在线性系统中又不必图表解析,然而问题的解决却显然具有非线性的复杂状况,必须打破旧有的惰性,找出规整的、普适方案攻克难关。

因此,知识密集型教学目标策略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所谓知识密集型教学目标,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设置要达国内同行大学水准;二是教科书,即核心教学材料要达一流水准;三是强化课堂授课的知识与技能含量。

2.2.2 双语课程设置及核心教学材料一流水准

企业的需求,就是以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国内同行大学一流水准教育质量的毕业生,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必须要达国内同行大学的水准。上述四门双语课程:MGSEP、英文函电及EL课程都是国内同行大学所设教学课程,在保持课程设置一致性的同时,其核心教学材料是一流水准的英文资料。如前所述,MGSEPEL自编全英文教材,核心教学材料涉及的或是英文原版一流教材内容或是国际通用的权威信息资源,而英文函电课程则使用与上海海事大学相关专业同本的教材,所涉英语水平都可达CET-6甚至以上,它们既是教师双语教学的标志和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

此外,这些一流水准的核心教学材料,除其极有价值的学科教育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本身还包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所需的思想性、技能性和实务性因素。学科专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包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因素,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要面向生产实践。正像我们学院,传统的名称,—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本身就同时包含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明确涵义,而现在的名称,—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显然是犯了个语病,即排比生硬,这一修辞格中常见的低级错误。

以国际权威通用或国内同行大学为基准,从学院办学角度来看,不仅是走向高端办学的保证,还能避免陷入与同类高职院校进行低端竞争的不利局面;从学科教育角度来看,可使其具有较为宽泛的就业适应性。未来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个人选择等等因素,都可使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职教育也很难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岗位,特别是管理系各个专业,更很难说有稳定的职业岗位群。

因此,既有大学一流专业教育水准、又有丰富职业教育因素的学科教育,不仅是对科技文明与生产文明长期积淀与储存的尊重和承袭,还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这种学科教育,一方面满足受教育者对知识的追求,另一方面保证受教育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和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至于被狭隘的职业或技能训练束缚,而失去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机遇。这种学科教育体现的是人性化教育理念,而这种人性化教育理念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也应该是教育哲学在当代需要建构的精神。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授课经验表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等因素是否与所设课程的水准保持一致。职业教育的背景,一流的专业教育水准,学习从这里真正开始,都是应当让学生建立起来的学习信念。

2.2.3 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

观摩国内外网络教学视频,很容易判断出好的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一些共同品质,通过分析这些共同品质,可以判别出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值得重视和推崇的,可称其为知识密集型(knowledge-intensive)授课模式,其外观与本质特征是:教师主导课堂、语句清晰连贯、语速标准或略快、思维流畅没有间断、逻辑性强、知识与技能含量高、紧扣学科体系和内容、配合多媒体课件、以科学知识本身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因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等等。其实,我们从来不缺少支持这种模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只不过这种教学景观在国内愈来愈少见,致使大学课堂呈现出松垮、乏味、厌学甚至颓废等等不良景象,更有甚者就是导致生源流向国外。

因此,大学教育当务之急是要拯救课堂,而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就是法宝。首先,在开放的科技创新时代,许多原本通过大学教育才能获取的学科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片段式或整体式的呈现于大众面前,从而使得大学课堂不再独占学科知识传授先机,课堂教学必须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否则就不能满足学生深入广泛探究动力的需求;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专、精、深等基本品质,否则就既不能凌驾于大众知识水准之上,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更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主导,这是凭教师所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端、对行业乃至整个环境的正确认识、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对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充分预期等等为根据的,它是优质教学的保证,也是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成功的重要基石。

双语教学同样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将大量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不仅要把全英文教材的专业知识清晰流利的讲解出来,还要对专业思想有进一步的母语阐述、甚至旁征博引;而双重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对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强化。最重要的是,双语授课模式一定不能牺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及知识和技能的高水准。

学生整体是尊重知识、尊重技能的,没有教师会在这两者之外哗众取宠,因此双语课程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的确立至关重要。一流的课程设置、一流的教学材料需要一流的授课模式,即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大量的传授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主动性,并且体现出现代教学技术的趋势:学生既能密集的获取知识、又知获取知识的密技。

双语教学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在具体授课策略上,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所谓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并不是教师只埋头讲课,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或学习效果,实际情况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教师能够掌控的就是自己首先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贯彻下去、实施下去,即首先得耕耘,有耕耘,才能预期收获;不耕耘,肯定没收获,肯定是课堂的颓废。不问收获是因为教学效果的显现具有复杂情况,有的会立即显现、有的延期显现、有的要学生一辈子去体会、而有的学生则一辈子也不去体会等等,也即收获问题还有其它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那是教师所决定不了的,也正是有此,才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教师首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是为满足时代、社会经济技术和职业教育等等的发展对高水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设立的,它要求教师的真才实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的高含量、以及教师的充分主导作用。

2.3 教学语言应用规范性目标

双语教学中母语应用的规范性暂且不论,在此首先要强调的是英语语言应用的规范性目标设立的至关重要性。

2.3.1核心教学材料的语言规范性

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引进全英文原版教材的优势不仅在于直接同国际接轨、按国际一流的水准要求自己,重要的是还能够保证教材文字资料的规范性。如果是自编全英文教材,一定要选用语言规范、实用、最好是权威性的、开放的原版英文资料。在MG课程中,之所以采用CIAThe World Factbook的有关资料,除了利用其统一、对照、权威、开放及实用等等优势外,其规范的词汇和语言表达也是重要考虑;SEP课程中UNCTAD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资料的采用也是同样道理。

语言规范的全英文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文字外壳,它包含学生课堂需要掌握的全部专业知识。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是,专业英语既是载体又是专业知识本身,它就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就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它就是教学目的本身。它绝对不能是,教学的一个副产品。

核心教学材料只有语言规范,学生才能精确的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和语法规则等的应用,才能获得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及正确的学科知识。目前发展阶段不太适合任课教师自写自话想当然的应用英语语言,否则双语教学的先进性就体现不出来,即使不会写出错词病句。道理很简单,专业课双语教学英语的应用目的,是在驾驭词汇句法等符号规则本身的同时,深入到语言载体所呈现的客观事实和规律、严谨思维和逻辑、系统知识和理论等等。借助于公开平台上的权威资料,按符合自身教学规律的科学体系的要求,将其编辑成讲稿式的教材是可靠的选择。

2.3.2课堂英语语言外壳的规范性

就像课堂教学对母语使用的要求一样,英语语句、语音、语调、节奏等等语言外壳的规范性也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它也是双语教学效果的直接显现。虽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要像应用母语那样应用英语语言工具难度很大,但依靠某些技术手段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第一,教师授课英语语言外壳中,清晰流利、准确无误的语句首先出自对英文教材的正确讲读,即照本宣科;因为,语言运用规律是,读的肯定要比说的规范,也就是说,能将原版英文以正确的语音、适宜的语调和节奏讲读出来,是对双语教师英语语言外壳的初级要求。第二,英语语言外壳中,大量的英语应用依然来自教师对原版教材的讲解,在此强调“大量的英语应用”,是因为课堂上英语语言运用的数量,是相应的英语专业知识量的起码保证;英文教材凝聚着学科知识长期的积累,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的智慧结晶,教师要熟练掌握英文教材的全部内容,并且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英文教材,这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任务。第三,少讲或不讲英语课堂用语,与真正的专业知识内容相比,一般课堂用语因极简单、不代表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因而不是必须的;正像单纯使用母语的教学情况是一样的,是否使用课堂用语跟教师的上课习惯、授课风格有关,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没必要在这方面表现,否则本末倒置,让学生以为学了几句教师上课老是重复使用的课堂用语,就是学好双语课程了。第四,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熟练的驾驭所授学科的专业英语,如专业语汇与表达脱口而出、意群内连读、意群间略顿、完整意群及意群关系明晰、形合意合构句谋篇等等;在这里,专业英语就是专业知识本身,熟练驾驭专业英语就是熟练运用专业知识。

2.3.3 英译汉的规范性

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英译汉的技能,必须具备能够将全英文教材的任何内容正确翻译成中文的能力。基于我们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具体情况,我个人认为对于要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而言,只要准备好全英文教材、并且能够对全英文教材的任何内容或补充的英文教学材料进行正确的、符合学科专业知识和思想精确表达要求的英译汉翻译、讲解及阐述,就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上述双语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英语水平都可达CET-6甚至以上,因此,准确的、逐词逐句的英译汉是最主要、最平常的技能;SEP、英文函电及EL三门课程的全英文教材内容都是全部一字不落的翻译讲授法;MG教材则由于资料性特征、所增加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及课时限制等,根据学科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内在逻辑要求、不同重点的安排等,一部分内容进行英译汉精讲,一部分内容则泛读式讲解。

2.3.4双语使用的规范性

母语与英语的交替使用,是双语课程的主要外观。专业课双语教学除了英语讲解、英译汉之外,中文讲解及阐述是保证课堂知识量、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与内容、进一步深入到相关知识领域或背景及阐述理论前沿等等所必须的。双语使用的规范性目标比较难量化,SEP、英文函电及EL授课的英语讲解量主要受全英文教材英文字数的约束。具体一节课中MG课程有时不均衡,但最终平均每课时约讲解15002200字数是个基本的自我约束目标。每课时字数的依据是,最初通过分析国外课堂教学,每课时约5000字数,在MG课程中进行减半后,发现翻译讲授法,加上中文阐述、多媒体应用等强度还是较大,因此又往下进行调整。MG课,中英文的使用情况一般是阐述教材英语使用多、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可以全英文讲读、其它讲解、涉猎或多媒体课件应用时母语使用较多。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双语教学一定不能排斥母语的应用,汉语与英语没有孰优孰劣、孰尊孰卑之分,只不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希望专攻下英语这一广泛应用的语言工具时需要专门集中训练,比如专听、专说、专读、专写等等。语言是相通的,从技术角度上看,高水平的汉语语言能力能迅速的将英语专业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思想经验;同时,教师的中文知识结构越完善、思想积累越丰富,能达到的英语程度就越高。双语教学的成败首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其次才是英语功底,当然,这不能成为专业教师降低自身英语水准的理由。                                                                                                                                                                                                                                                                                                                                                                                                                                                                                                                                                                                                                                                                                                                                                                                                                                                                                                                                                                                                                                                                                                                                                                                                                                                                                                                                                                                                                                                                                                                                                                                                                                                                                                                                                                                                                                                                                                                           

在中英文语言的应用方面,专业课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有所不同。这两者教学的共同之处,比如都涉及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讲解与获取、意群明晰、英语规范表述及英译汉等各种语言技能,而且都超出了中英文基础语言的应用范围、伸向更高更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领域。但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课程。专业课双语教学仍属于专业课教学,它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理论与知识的内在逻辑严谨性,英语表述、英译汉及中文阐述都要符合学科逻辑体系和内容的严格要求;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英语教学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不具备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容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特征,专业英语课这种片段式的专业知识表达,只为学生提供规范的专业英文范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组句构篇及其它专业语言知识等,虽然有很大的实用性,但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学术思想。

此外,在这两种课程的教学中,中英文语言技能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以英译汉为例,这是这两种课程都离不开的最基本技能,也是双语教学技能中最重要、而且始终是最具挑战的技能。但是,这两种课程的英译汉技能,无论在精神实质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中,的确可以有着不同的导向和应用。除了都要精确的直译或意译出中文含义外,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英译汉,重在精通专业知识、领会专业思想及引发专业问题探究等;而专业英语课的英译汉,讲解重点仍在语词、句法结构及语言规范等的应用上,也即一个突出的是精通专业思想,另一个强调的是掌握专业语言本身。即使教师同时兼具专业的与英语的知识与技能的坚实基础,这两种课程教学中中英文技能的具体应用仍然会有区别,这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

3 双语教学的效果及挑战

3.1 全英文教材的使用

如前所述,全英文教材是为开放与实用的目标而编写,基于学科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水准、原版一流教材或国际通用权威信息资源及自主学习导向等因素,经过十多年的潜身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定位是非常正确的;特别是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中英语基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普遍具备。

1996年到现在,我个人对双语教学实践的认识也有很大变化。以往会要求一些条件,如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双语课程的学期安排以及高年级开设等等,现在这一切都不成问题。按照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教育完成以后,就基本解决了英语语言的基础应用问题,一入大学,不分学期或年级,就可以深入到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或说CET-6英语水准的学习,这一目标现在完全可以设立。尽管存在着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或多数学生还未通过CET-4CET-6考试,但是都不构成专业课实际学习的障碍。在十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仅仅通过课堂全英文教材讲解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明显感到,学生整体英语基础水平在逐年提高,可以说,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全面展开的条件已水到渠成。

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个人主要以三个数量指标进行考量:课堂核心教学材料英文讲解量、作业量、考试成绩分布。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核心教学材料英文讲解量,就翻译讲授法来讲,SEP 课程,30课时约5万字数;EL课程,54学时约8万字数;英文函电课程,54课时讲解完成航运业务函部分的全部15课内容;MG课程,34课时精讲加泛读可涉猎约7-8万字数。因此,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外观基本就是英文字数的征服过程,这一数字本身的挑战,就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时代,学生的关注力很大部分依然在英文文字的涉猎上。课后作业及结业考试(考查)内容,基本围绕全英文教材进行,平时作业占成绩总评的10%,考试成绩基本正态分布。

如前所述,全英文教材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和依据,课堂教学以此展开,但这绝不是将其奉为金科玉律,或以本为本、不越雷池一步。教师是主导课堂的,学生是有主动性的,教学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果,就是精神产品的再创造。对教材的理解、批判、吸收、创造性应用等等活动都是生机勃勃的,而最终的成果就是不断的智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华之处,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利用、评议、阐发、补充等,一位教师不能做到这些,基本不能胜任教师之职;教材可以不断更新,但是,没有任何借口使教材荒芜,因为它承袭着人类的经验与智慧,振兴课堂,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今年管理系有所谓双语教学改革,其成果就是,一是定位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副产品”;二是否定全英文教材,“必须加快建设中英文对照教材”。本文前已论述英语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工具、专业英语就是专业知识本身;对于个别教师在个别课程中实践中英文对照教材,甚为理解;但是,我个人15年的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实践,已经使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因而是不会放弃的。

问题在于,否定全英文教材、“必须加快建设中英文对照教材”这一系部教改措施的倡导,所根据的是个别教师对个别课程极短暂实践就进行的课题研究、科研论文的成果,而且手段是任课教师个人授课后向学生调查问卷。对管理系惯用“问卷取得“数据”,做为个人科研手段,现在又做为高职教育改革和系部双语教学改革措施的依据、否定全英文教材的理由,实在质疑,不是质疑问卷这一探究工具本身,而是其使用不当。首先,这种拟题低级的问卷是一种伪科研手段,刚上完课的教师,自己向学生问卷,不仅真实度可疑、欺骗性很大,而且表明其对教学不能把握。其次,依据这种问卷“数据”是闭门造车,前面曾提到,CET-6与英文函电,不是我们自己厘定的或向学生做问卷选择的标准,它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涉外行业的应用水准;不向企业问卷、不顾市场需求,自己搞一套推卸责任的低标准,只会危及学生的就业前程;特别是,在管理系面临招生生源日益不乐观的情况下,依据这种问卷结果就是毫无出路。第三,这种误导性问卷既违反教学规律,又反映出教育者的无能、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学生状况、教学技术手段的缺失、教育影响力的缺失等等问题。

教师个人在知识储备、理性思维和实践技能等等方面不足的情况下,当学生不知或少知、没有思想经验或学科知识积累以及对认知规律还缺乏有效认识等等情况下,做为教学单位,一再向学生发出误导性的问卷并做为科研手段、教学措施的依据、甚至系部教改的成果、并据此一再否定全英文教材这一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检验、极有价值并且是双语教学最重要标志和依据的作为,是极不科学又不负责的;其实际后果就是让学生感到教育者的无所适从,从而动摇学生的学习信念、扰乱教学秩序和毁坏极有价值的教学实践。没有家长会任由孩子决定该吃什么、做什么,杜威“儿童中心说”的不良主张早已被实践证明导致教育和教学质量降低,管理系却一再陷入这种幼稚荒唐的科研、教学与管理误区,其后果轻则是出一些不入流的教研成果,重则是日益低下的办学层次。

3.2学生学习态度与基础英语水平差异

有关所谓传统课堂教学,有一堆陈腐语汇,如以教定学、以本为本、教路单一、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等,这些语汇之所以陈腐,不仅是因其造词的固步自封、作茧自缚,还因其混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特征、也不能厘清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的各自特征、更不能明确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等等。双语教学首先要摒弃这些不良用语,抛弃这些禁锢,总之不要受其影响,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是教学双方的创造性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知识与技能结构、思想水平、教学组织、教育加工、语言传导及教育影响等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和方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可能和限度。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因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确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要延伸课堂、自主学习导向;因强调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而要求教师处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

学生学习态度与基础英语水平差异, 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学习态度,其影响大于基础英语水平差异,求知欲强、基础好的学生各方面不成问题。就国航、物流专业的英文函电课来讲,几乎每学期总会有占总人数1/10的男生课堂压根不学书本知识,实际是任何课都这样,形成了惯性,一副无所事事、无聊、爬着或冷漠的样子,或称英语基础差或称对英语不感兴趣等,不看书、不做笔记,但肯定也能听见教师所言,而且也有许多关注点;还有占总人数1/10多的男生,会经常以太难、听不懂或不理解为由,精力不集中或不看书、不做笔记,散漫或不愿受约束,但对教师所言感兴趣的内容也会一直关注下去。这些男生中,普遍英语基础差、各科不学,甚至明言本老师的课是都来上的,似乎教师对其到场就该满足了。但是,课堂惰性、心理障碍、不愿承受压力或约束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英文函电结业考试搞不好就会有占总人数1/5-1/4的男生不及格,上学期就是这样,令人十分的挫折感。

这种问题的解决很复杂,其中涉及男生心理健康、学习品质培养、学习纪律约束及学习信念建立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双语课程英语分级授课显然行不通。首先,同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分出等级,专业英语就是专业知识本身,也不能分级;其次,这部分男生基本是寻找一切机会不承受学习压力,即使给他分出所谓初级内容,还是不会学,对他更没有意义;第三,毕竟同级的班集体,好学生会对这部分学生有带动和帮助作用,比如作业可以有的抄等。

这学期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对这类男生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只管理他们两个“低级动作”,听和记,明确告知“不需其高级思维和情感活动”,不给其不听不记的借口;对于英语也不给其借口、不求其“懂”,但求其课后背;作业要全部完成;做到这些,平时成绩就给记100分,占总评10%。这种平时成绩100分的激励,使全部学生都完成了要求的作业量,结业考试不及格率降到3%以下。实际上,学期初,物流专业英语授课压力很大,基础好的学生依然不成问题,而有的基础差或不想承受学习压力的学生则直接提问,为什么不搞个简单的高职类教材;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量的积累及课堂学习适应等,这种富有知识与技能含量的全英文教材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没有中英文对照教材的先入为主,学生直接通过快速读、听先行自我理解后再记录、领会教师的讲解,基础好的学生还是一字不落的紧抓不放,而有的学生则直接参与翻译、理解,互动踊跃,当全部内容讲完时,大家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中英文对照教材所达不到的教学水准。此外,相比于课堂授课知识量,最后完成的作业量、考试量在学生看来也微乎其微了,而且都承认学习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

以往基本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属于满堂灌,现在用知识密集型授课模式来概括更为准确,因为前者毕竟仅指一种机械式灌输方式,而后者则是凝聚教学双方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课堂高效授课模式。

3.3 双语教学见效的复杂性

我个人认为专业教师准备好原版资料的英文教材、能够流利的英语表述及正确的英译汉再加中文阐述,就具备开设双语课程的条件。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顺利的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双语课程的日常作业及结业考试(考查)均为英语内容,这一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也就体现出双语教学的效果。也许有人会对这种简单的双语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但这种做法本身已经提高了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等各方面水准的要求,而且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双语教学要取得成效,需要教学双方密切配合。课堂授课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改善学习技能,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论是什么课程,也不论教师在专业和技能上是多么胜任,任何教学都只能取得有限的教学效果。对于双语教学,除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还有英语学习见效所具有的复杂性、艰难性及长期性等特点,难以照顾到学生其它英语技能的全面改善,从考查来看,学生能够把握很好的基本就是教师精讲的教材。因此,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当务之急。此外,做为正规办学单位,是不可能像社会办学那样搞所谓各种“速成”等等误导性承诺的。

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做为教师一方面感到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的确在逐年提高,也即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越来越有利;另一方面又觉得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来讲都是磨练,因为课堂压力、强度都显然加大,没有一方能轻轻松松拿下一节课。教学双方都要付出辛勤劳动、保有持久的热情和意志,才能取得收获。此外,由于目前英语在我国的运用是非常有限的,基本算是没有英语语言的实践环境,所以,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待双语课程积极热情,特别是英语方面付出很多,但总是感到收效有限,有的学生直言,老师的英语水平望尘莫及,可自己还是不会说等等,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有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实际上,就教师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时时处处面临着英语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由于英语词汇不断加快的扩张速度,对个人来说,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此外,英语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文字系统,要把它做为自己的工具,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就有限的内容加以很好的利用。直到现在对我个人而言,不论怎么学、怎么用,英语也还总是外来语的感觉,也即不知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漏洞。

教师个人除了掌握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外,如果只把英语语言的使用限制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基本上还算是孤陋寡闻,这是因为还有文化、历史、社会及其它人文环境等等因素的巨大差异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语言基础的巨大不同,不是短期培训或出国进修就能改变的了得,即使是将英语使用变成日常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因此,对双语教师而言,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只要准备将英语做为工具应用到讲台上,就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一点一点的不断改善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一开始是不应该对双语教师资格的要求太苛刻,否则,根本不能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

此外,教师个人为改善英语状况,在时间、精力及财力等等方面的付出,都不是有限增加的课时费所能弥补的,授课系数也就是一种象征。对于要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而言,一定要清楚,为改善英语所做出的投入,肯定会极大的超出授课系数的所得,所以只为授课系数而从事双语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1991年我个人虽然在上海海运学院参加过为期一学期的英语强化训练,现在看来,那只是一个很初级的英语学习的开始,根本不能构成我现在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基础。将英语变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内容和教学工具,是要真正的艰难付出,而对这种付出几乎不可能确切的度量;唯一能确定的是,不论是谁要走这条路,根本就没有捷径。

4 结语

简而言之,即使双语教学有更多的挑战,在我院,双语教学的推进也是不能迟缓的,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就课堂教学来讲,只要教师坚持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最终总会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863680-657254.html


下一篇:中国海运港口规模演进的回顾与对照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