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xu00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0xu0008

博文

扎克伯格等人为什么要创立天价生命科学突破奖? 精选

已有 7025 次阅读 2013-3-13 21:32 |个人分类:科研 产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style, target

        2013220日,人类历史上最高数额的奖金诞生了: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300万美金,每人。创立者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夫妇,谷歌的Sergey BrinAnne Wojcicki夫妇,后者也是一家生物公司的创立者,风险投资人Yuri Milner以及苹果的Arthur Levinson,他也是生命科学突破奖董事会的主席。这个奖项用来奖励那些在困扰人类健康的顽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科学家。每年奖励5名科学家,没有年龄限制,可以由任意数量科学家分享奖金。

        扎克伯格等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项?真像他们标榜的所谓对攻克顽疾,提高生活质量的科学家的公共认可(recognize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imed at curing intractable diseases and extending human life)?

        诺贝尔生理学奖完全具有这种功能,还有其它类似的奖项,比如霍华德休斯医学院(HHMI)的奖励。和其它奖项比较,生命科学突破奖的设立,有锦上添花之意,无雪中送炭之情。

         莫非是这些美国IT精英想得到好听的名声,在历史上打个烙印?扎克伯格等人还年轻,没有到功成身退,希望青史留名的时候,而且外国人不像中国人,没有浓厚的留名思想。另外,历来只有单个人名命名的奖金才对设立者有留名意义,比如诺贝尔将,普利策新闻奖,菲尔兹数学奖等,扎克伯格等一大帮人分享荣誉太不划算。短期内,这个奖项根本没办法和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一较长短,靠它留名似乎很难。

        我们看看生命科学突破奖这几个董事,他们都是精明的商人和投资家,所以很显然,他们的目的是赚钱。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明白这些人设立生命科学突破奖的初衷。

        我们先看一些事实:

        第一,2013年有11人获奖而不是他们宣称的5个;

        第二,这11人每人300万,并不与人分享;

        第三,这11人都有谁?详细的名单网上有,大家自己查,我给这11人分下类。癌症研究7人,分别是Lewis Cantley,他发现了PI3K激酶在癌症代谢中的作用;Hans Clevers,他发现了Wnt通路在癌症中的作用;Titia de Lange,端粒酶影响癌症基因组稳定性的发现者;Napoleone Ferrara,他发现了癌症血管生成的机制;Charles Sawyers,癌症靶向治疗的先驱之一,治疗慢性淋巴白血病的Gleevec就是他研究出来的;Robert Weinberg,他发现了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RbBert Vogelstein,他主攻癌症基因组学和抑癌基因。神经环路和行为研究1人:Cornelia Bargmann。基因多态性研究两人:David BotsteinEric Lander。诱导干细胞也是新科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人: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

        事实一和二与他们以后的设置(5人获奖,可以多人分享奖金)不同,说明这第一次的动作,目的是吸引人们的目光,达到最大的广告效应。事实上他们做到了,在220号之后,我在很多网站,radio stations都听到了这个奖金的消息。另外注意,这个奖项的颁布时间是在2月份,和诺贝尔奖的时间错开了。这样就避免被诺贝尔奖强了风头。

        再看获奖者,7人,也就是64%是从事癌症研究。搞基因多态性,确定疾病相关基因的两人和癌症也沾边。想想看,那么多疾病,艾滋病,心脑血管,糖尿病,为什么生命科学突破奖扎堆到癌症研究?别的方面不重要,不算突破?而且很多获得者的杰出研究早就做出了,并不像扎克伯格等宣称的,奖励给近期的研究。当然这11人的选择,可以是为以后的评选找评委,但很显然,人选太偏了。最后注意,这11人中除了日本的山中伸弥和荷兰的Hans,其它9人清一色美国国籍。

        所以,唯一的可能是, Facebook,谷歌和苹果要联手进军美国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癌症治疗市场,至少他们要投资Healthcare市场。他们是根据市场潜力来选择这11人的。从这个名单还能看出扎克伯格等人的战略:由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到癌症个人基因组检测。论据是事实上,名单中癌症研究的7人,都是畅销抗癌药的发现或者早期参与者;另外研究基因多态性的两人,以及Bert恰恰能在个人基因组测序上提供帮助。至于神经环路和诱导干细胞,那是稍远点的风景,他们也不想放过。前面提到Anne Wojcicki是一个公司的创立者,事实上,那家公司就是一个个人基因组测序服务公司,叫做23andme

        FacebookGoogle和苹果都是竞争关系,说Google和苹果是宿敌也不为过,他们为什么会联合?所谓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进军生物医疗领域之前,他们之间的暂时合作,是理性的,在这个新领域,他们都是来抢果子的,要面对共同的敌人。

        那么,扎克伯格等人这3000万值不值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在大众媒体上名气闯出去了,在科学界建立了信誉,吸引了一大批科学家,才花了3000万!

        我相信,可能在下次生命科学突破奖揭晓之前,或者之后的短期内,这些公司就要有大动作了。事实上,他们可能已经在准备了,只是时机没有成熟。

        面对healthcare这个大蛋糕,谁会不蠢蠢欲动呢?

 

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breakthroughprizeinlifesciences.org



https://m.sciencenet.cn/blog-876720-670076.html

上一篇:写博客就像打水漂
下一篇:九张机 博文回顾

26 许培扬 孙学军 戴德昌 薛宇 范丁丁 郭向云 赵凤光 周向进 唐常杰 曹聪 周华 傅蕴德 黄晓磊 蒋迅 贾伟 马建敏 唐凌峰 杨正瓴 王守业 李土荣 毛培宏 dulizhi95 wuhuike crossludo lynn94 lifescience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