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的大学校庆纪念
在国内国外大学里面学习生活多年,逢百逢十的校庆真遇到了不少次,总觉得中国式的校庆年头算的比实际长,能挖到哪了算哪,比如北京大学要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算,清华大学要从1911年的留美清华预科算,天津大学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算。其实这些大学从1952年算起比较合适。后面成立的大学就从实际成立的时候算才真实。不用说办学宗旨、学生来源与教员素质思想和学问有根本的区别,就是校园也一点关系也没有。像北京大学的燕园是原教会学校燕京大学的,现在的校园里建了不少模仿燕园建筑不伦不类的赝品。清华园中的清华学堂是三十年代才建的而且文革中也被破坏,近年还烧了一次,改建成了没用的假文物。天津大学就与原国立北洋大学更没有一点儿关系了。
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大学(ETH Zurich)作为瑞士政府于1854年设立的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之学府成立160年来从来没有变过,里面默默地出了1901年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伦琴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爱因斯坦等21位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的获奖者。这样的大学校庆也是做学术演讲,每年为几位荣誉博士获得者颁奖,没有给政客上讲台的机会。学校晚上开一个Party舞会,苏黎世高工叫Polyball。校庆日个别的院系举办开放日,为百姓做科普。大学校庆本来该这样。摄于2014年4月26日清华西操场看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8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