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解读安全意识

已有 7105 次阅读 2013-12-31 17:08 |个人分类:行为安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安全意识,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解读安全意识

131231  李健

 

我接触过的一个美国标识公司专家,他说美国人有个观点,如果一个国家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国民就不会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所以,美国(2012年人均GDP4.98万美元/排名第11)的公共场所的显著位置都张贴着各种安全标识,澳大利亚(2012年人均GDP6. 8万美元/排名第5)人口虽没上海多,但它是我们最大的客户,而目前的中国(2012年人均GDP0.6万美元/排名第84)是我们需要培育的、待开发的市场。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读上面这个分析,应该也行得通。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也有说五种的),按重要性从低到高的排序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需要才是激励人现今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简单地解释,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和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如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它是最强烈的不可缺少的最底层需要,当一个人为生理需求所控制时,其它一切需求均退居次要地位。而安全需求要比生理需求高一级,人当生理需求满足后就会产生这种新需求的意识,如职业安全、劳动安全、希望免于灾难等等。

 

人均GDP的多少代表了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决定了对安全需求的重视程度,我国人均GDP还比较落后,人均生理需求还未得到极大满足,当然进一步的人均安全需求也并不迫切,反映到行为上的体现是大多数人的安全意识还不足够强,上面说的安全标识的水平自然不如人均GDP排位靠前的发达国家。

 

下面几个例子,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似乎都可以对安全意识问题做出同样的理解,人吃饱肚子了,安全意识才会主动一些。

 

本月29日(前天)在深圳一小区发生的两岁婴儿从33层坠落身亡事件,原因是33层走廊过道玻璃不翼而飞,这名婴儿因希奇跑到这里时而掉下楼。经监控调查,是一个装修工装修时把6楼玻璃损坏了,就到33层卸下了这块夺命的玻璃。这个例子放在这里说,不一定恰当,但推测这个装修工或是因为差钱,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而采取了不顾一切的手段。

深圳被装修工卸掉的33层夺命玻璃


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儿童安全座椅年终调查报告》说,我国家庭儿童乘车安全座椅的普及受制的首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其次是儿童安全座椅高昂价格是部分受访家庭不愿去买的主要原因。

上月底的夺命快递事件,寄送化学品的工厂之所以选择快递渠道的原因之一是图便宜,才几百块钱,而通过正规的危险化学品运输渠道成本得要几千块(寄送的必须是大批能够一车的)。事件后讨论的我国小宗化学品运输渠道不健全,估计原因也是市场小、不赚钱。至于涉事的快递公司不执行收寄验视的行业安全规定,是为了省时间,多送件才能多赚钱,安全意识和风险当然也就不会顾及那么多了。

还有我们的国家,为追求城镇化,为了更高的GDP,安全意识则很淡薄,大桥小桥的垮塌、地下管线的泄漏爆炸、煤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高层建筑频发的火灾等等,这些带血的GDP不就是马斯洛几十年前需求层次论阐述的具体体现。

 

当然,上述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分析安全意识难免机械主义色彩,因为其理论也有消极的一面,他把人的需求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的需求上升运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通过培训教育是可以改变需求层次的顺序,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往往存在着多种需求,而这些需求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和意识的斗争等等。

我们汲取他对我们有益的地方吧,比如,在组织安全管理方面,管理者一味强调员工要把安全意识溶入思想灵魂中,如果应用一下需求层次论的观点,主动了解不同员工在不同时期需求的差异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办法,估计会有所收获。

 

(浅薄分析,欢迎批评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903722-754581.html

上一篇:预防事故,应相对淡化监管外力
下一篇:新《特种设备安全法》开始施行及相关数据

1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