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习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berfrank

博文

大众交通的"异地同城化,同城异地化"现象

已有 3994 次阅读 2010-11-8 10:54 |个人分类:TRANSPORTATI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公共交通, 地铁, 公交汽车, 换乘, 大众交通

上文说过,公共交通叫大众交通,才没有歧义。铁路列车,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上大众交通方式。在此之前,所有的大众交通都在水上,工具是船舶。

 

铁路列车发明于欧洲,发展在美国,风靡在全球,高速在日本。这过程,跌宕起伏,人类历史为之改写。至20世纪,在航空和高速公路的突飞猛进中,终究日渐势衰。于今环顾,数风流气象,只在中国大地。是奇迹,属于高速铁路,引领时代风潮。广袤中国,数不清的千年故城,人口和经济激增。人来物往,这交通需求巨大,大到航空和高速公路招架不了,唤醒了深度睡眠的铁路。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加上常规线上的动车组,时速动辄上百、数百,使北京与天津这样的城市,单程只需30分钟。中国有无数个小型的北京-天津城市群,上海与杭州、广州与深圳、苏州与南京、成都与重庆、成都与绵阳、沈阳与哈尔滨,数不胜数。朋友,2小时以内是黄金商务圈,1小时以内是黄金生活圈。正在发生的是中国的异地同城化现象。这现象,随高速的铁路线路铺开,快捷之外,准点可靠、安静环保、容量巨大、安全舒适等特征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同城现象。异地同城化,非大众交通莫数,在中国这“大”尤要足够大。

 

与此同时,城市内的大众交通也在引领一种独特的现象。躬逢际会,以我为例。周末两天,一天宜家超市,一天荷花池。两天斩获两个公式,格外珍视。

 

从家到宜家,步行乘75公交汽车,下车步行换乘11路,步行换乘地铁1号线,出站步行至终点。换乘共2次,代价计算:进出站6次,每次步行400米,共2千4百米;每次侯车站立10分钟,共半小时;每次进出站10分钟,共1小时。往返翻番,换乘是4次,进出站十二次,步行5km,侯车站立1小时,进出站步行2小时。大学时代的我,体育就不及格,学校操场2圈跑不下来。50多岁的岳母,有腰椎间盘突出,一天下来坦言,从东北老家坐40多小时火车来成都,也没这么累。

 

又一天荷花池,全程3.5km,却无公交直达,换乘1次。代价计算为:进出站4次,步行1千600米;候车站立共20分钟,步行共40分钟,即非在乘时间1小时。往返翻倍,步行距离3千200米,相当于操场跑8圈,几近从家至荷花池的单程距离。非在乘时间共2小时。此外,一路无坐,颠簸碰撞,噪音刺耳,精疲力尽是代价。从成都到绵阳也不至于此。

 

这现象,我称为“同城异地化”。理论上说,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适宜发展大众交通;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不足以支撑,则发展私人交通。这理论有漏洞,我的补充是:“人口密度过大的地区,也要发展私人交通”。这私人交通是自行车、电动车,可以采用停车换乘和租用的方式。



https://m.sciencenet.cn/blog-92473-381586.html

上一篇:公共交通,私用品
下一篇:答记者友人 之 地铁-公交应急接驳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