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好么? 精选

已有 7773 次阅读 2009-6-16 03:16 |个人分类:地学课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研究, 论文, 理论, 地质, 野外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好么?
 刘继顺
2009-06-16
 
 
恕我孤陋寡闻,“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句话,我是第一次见于科学网白途思博主6月10日转载的一篇博文中。
 
这篇博文的题目是“写不出论文的几种人”。其中谈到第二种“好高骛远者”有云:“美其名曰:我的论文写在大地上!”。当时觉得这个提法很有趣,很新颖,全然没了讽刺的感觉!
 
随即上网查了一下,乖乖隆的咚,网上铺天盖地用“论文写在大地上”,来赞美农业科技人员。连素有“洲际导弹”之称的周济先生也发话了:“高校要提高科研水平,要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对农业科技而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得最好的莫过于袁隆平先生了,他居然写进美国科学院院士俱乐部了!
 
对于如地学这类的实证科学而言,是不是也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呢?
 
1988年,加州理工大学地质与行星科学部R.P.Sharp在《地学野外工作:作用与地位》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Are field geologists an endangered species?”(Robert P. Sharp.Earth Science Field Work:Role and Status.Ann. Rev. Earth Planet. Sci. 1988. 16: 1-19)
 
野外地质师是濒危物种吗?
 
这种担心我国学者也有过,老前辈张炳熹先生1991年5月就曾写过一首无题的诗:“奔波会海走四方,几回辛苦几回忙。波音丰田软卧铺,彩电空调沙发床。久违鸡声茅店月,罕睹人迹板桥霜。遥感电算诚可信,锤镜罗盘莫废荒。”先生还注道:“时下会海仍很多,开的规格待遇越来越高,而愿深入荒野,扎扎实实在一线作地质观察的人少了;热衷于用别人的资料写理论文章的人多了。殊不知罗盘锤子都用不好,又无野外观察的基本功力,遑论其它。现在虽是住宾馆坐小汔车了,‘茅店月’,‘板桥霜’有机会也应接触看看”。
 
 
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认识误区。Sharp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野外训练正在减少;
 
2、野外工作的努力和汗水得不到尊重;
 
3、野外所花时间与在实验室或计算机前所花时间相比,产出成果要少得多;
 
4、实验师和理论师比野外地质师更伟大,更引人注目。
 
 
看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独中国特产呀!
 
 目前中国地学界,有多少人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呢?又有多少人愿意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呢?还有多少人相信自己论文所得出的结论呢?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要追索到自1990年以来的所谓“宽口径教学改革”的伟大成果上去。野外4次实习的偷工减料,地学专业基础课时的拦腰一刀,甚至削去2/3,乱七八糟的课程搞了一大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硕士博士,到了比较复杂一点的野外现场,有多少人能够准确识别出矿物、岩石、地质构造来呢?认不出来,又怕出丑,只好少出野外,多呆实验室,多多地借助于仪器设备。成天去鼓捣出一些“纳米地学”、“粉末地学”、“仿真地学”和“跟屁地学”等新名词来。在一大堆相互矛盾而没有规律的实验数据中,硬是要鼓捣出些规律来。然后炫耀着说:你看我的计算和模拟结果,可是与野外地质现象完全一致的哦!
 
而到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些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矿产资源的寻找与利用、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及地质环境的协调与友好时,或逃避躲闪,或空对空,或空对地,王顾左右而言他!
 
就作为实证科学的地学而言,还是应该实在一点好,着地一点好,在没有鼓捣出或久未鼓捣出东东的山地、高原、平丘大地上,鼓捣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东来吧!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好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97739-238428.html

上一篇:512大地震动暇思
下一篇:80后,好样的!

23 李务伦 李小文 刘玉平 梁进 鲍博 曹聪 李晓敏 周春雷 马丽丹 刘强 陈苏华 吉宗祥 梁俊红 苗元华 宋健民 陈应泉 龙桃 高建国 侯振宇 majorite zhouzhh zhaowanfu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