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er Bin Ich, Wo Bist Du?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strelwing 尽量看到什么是什么了

博文

“思考”和“情”是个啥呢

已有 4556 次阅读 2009-5-2 00:38 |个人分类:不分类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掺和了一下周可真老师的博文《生存竞争与文化超胜 》。周老师给了一段回复,看了一下感觉挺有哲理的,又感觉哪儿不对劲,却也分析不出哪儿不对劲,先留着,慢慢琢磨。也许“哲学”的或着“人文”的东西和“科学”的不大好理解到一起。就像不知道“科学体系”是否有对“情”的解释。我了解一点点动物行为学的东西,有些涉及到动物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站在人的角度上来理解的。

我也做过一些野外的行为观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震旦鸦雀(我的研究对象之一),比如配对的亲鸟,抚育小鸟的时候,整天都很忙碌,轮流转,一个离开去找食物的时候,另一个站在巢上或者巢周围,找食物的回来了,守巢的就离开去找食物了,在这个“交接班”的时候,其中之一往往会低鸣,从我的理解上,就像换岗的士兵互相交代一下情况一样,如此反复。但是傍晚的时候,亲鸟会一起离开巢到附近,他们会低鸣,会相互梳理羽毛,完了,雌鸟回巢,守护巢一整夜,而雄鸟不知道哪里去了。

就是这样一些现象,我也不想多加解读,因为解读都是站在“人”的或者”我的”的角度上。所以我也不知道动物会不会思考,是否有“情”。

也许我应该更多的描述这些现象,而不是去解读这些现象。因为行为学不是我的主攻,不过看过一些行为学研究的文章,那些文章观点明确,并且能证明之,不过还没有看到过有关证明动物有“情”或者会思考这样的文章。

感觉有点意思,虽然还不知道有意思在哪里,留待以后慢慢体会吧。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kestrelwing [2009-4-30 18:49:49]   
动物应该也会谋划事情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思考^_^
生活史理论中,雌性动物会根据自己找到的配偶的质量来调整自己在这一回合繁殖中的投入,这种不知道是不是思考?
而最近在动物中也发现了teaching行为,就是成年动物个体会有目的的去引导幼年动物做某些行为,比如学会某种觅食的技能。

我想单独的某个方面,人都不算强者,但是综合来看,人比较人和动物都强。
人类社会的很多东西,比如博弈,在自然界运用的非常的精妙;
再比如人类社会对资源的利用的策略,绝对比不上自然界某些动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他们的方式更“可持续”,
相对于自然界,毕竟人类社会的历史还是很短的。

博主回复:人其实只知人事,难以通物情。人所知于物者,知其理而已。理不等于情:理是一,是寡;情是万,是众。则人所知者,物之万一耳。谁知道动物会不会思考和怎样思考呢?其实人际之间,也是难以相知的,所知者也不可人性。而人性不等于人情:人之情性关系同于物之情理关系。故所谓知人者,亦不可知人之万一罢了。因其如此,古来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之说。真知其情者,唯有其人也,他人安能得其实哉?故君子者,人不知而不愠也。

 

附:文章类别,还是必选的,看了半天不知道该选哪个,随便选一个似乎不够负责任。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归类到科研笔记里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98260-229373.html

上一篇:specialization,生物多样性,关系网络结构
下一篇:Hier Bin Ich, Wo Bist Du?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