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旻浩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haozhang 责任编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这是华厦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

博文

政府应该保护民族科技期刊业的发展

已有 3186 次阅读 2008-11-19 22:17 |个人分类:期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科学出版, 政策导向

       我们的一些朋友在国外待久了,往往思维就会洋人化,洋人的思维就是弱肉强食,谁强大就谁好。当然中国的科技期刊和洋人的那些期刊来比,就好比一个3岁小孩和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在同一舞台上进行拳击赛,如果政府不管这场比赛,那结果是什么我们猜也不用猜的。就好比我们的很多产业,如果在他们没有完全站起来之前就把狼放进来,无疑是一场屠杀。只有这个产业站起来了,如家电业,到时机成熟了,放心的全面放开不管才行,不然只能是让自己永远弱势群体下去。科技出版业也是产业,如果政府不扶持不管,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非但不扶持不说,而且还是反向的来操作。就好比自己院子里面急需要肥料浇土,政策还鼓励自己人把肥料往隔壁邻居的院子里面倒,你说这是不是中国现在这段时间经常有的一种现象呢?记得时寒冰先生曾经一语中的的道出中国是一个施行逆向种族主义的民族,现在看来在科技期刊事业上,也有很明显的例证,这也更应证了中国人对自己本民族的轻视和骨子里面的崇洋媚外。

     时寒冰先生的文章里面指出到:

 “   昔日,希特勒对外民族(犹太民族)实行种族灭绝,而对国民厚爱有加。而中国这个民族,则是逆向种族主义,即对本民族轻贱与戕害。

               三鹿奶粉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联系到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类似的恶性事件,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所能涵盖、所能解释得通。三鹿奶粉事件,其实是国人自贱、自戕、自绝的结果——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民族中的强势者或者败类在制度漏洞的庇护下,对弱势者的戕害与绝杀。
              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没有波及到国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企业,知道国外法律对国民的保护是非常严格而系统的,他们会自觉地对出口产品“高标准严要求”,也因此,在国内,出口产品被视为是质量最有保障的上等品。人们对这种自贱之举,几乎已经习以为常。某些官员表现出同样的自贱态度,面对洋人,他们在骨子里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感,点头哈腰,彬彬有礼,同样的一张面孔,一旦面对同胞,立即骤变,展现出冷酷和无耻的一面。

           因为这种自贱,国外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一夜暴富,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就是这样从中国赚取了足可以弥补其全部次债损失还有节余的利润。
          因为这种自贱,中石油在美国上市仅融资29亿美元,但四年中向美国股东分红达119亿美元,而在A股融资668亿人民币(相当于95.4亿美元),向A股股东分红却不到6亿人民币。
          因为这种自贱,与外国人有关的刑事案件,总是以国人的眼泪与屈辱而告终。如今年4月涉及三个韩国人的谭静案,警方结论中的逻辑矛盾至今遭到质疑,媒体报道时用的题目就是《谭静之死拷问真相》。令人悲哀的是,关心真相的只有媒体和网络日渐微弱的声音。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领土上尚且不能有安全感,在哪里会有安全感呢?
        因为这种自贱,我们严格把关,把最安全的食品送给外国人吃,而让自己的同胞食用有毒有害的。
自贱导致自戕,而自戕的结果就是自绝。
        由于水、食物问题重重,加之生活压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男性健康,导致了精子质量下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曾对1981——1996年间公开发表的,来源于39个市县、256份文献共11726人的精子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精子数量降幅达40%以上。这还是过去的数据,而近年来的污染更加严重,结果恐怕也更令人触目惊心。
钟南山院士也曾经说过:“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2007年1月11日《新快报》。 ”

      从时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科技期刊界何尝不是这样呢?最优秀的学校,最好的实验室,国家给经费最多的地方,出来的成果是不会来支持自己国内的期刊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骨子里面有种崇洋媚外的根,骨子里面就和别的种族不同,骨子里面就是逆向种族主义,即对本民族轻贱,对洋人的崇拜。

       国歌唱的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m.sciencenet.cn/blog-98685-47519.html

上一篇:搞好中国的科技期刊需要大家的努力
下一篇:谈NATURE和KFC

1 何学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