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大学周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xzk

博文

专业“围城”:当梦想“着陆”

已有 1969 次阅读 2013-7-7 11:45 |个人分类:青春话题|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专业, 围城

有人是在调侃,更有人是发自内心地“倒苦水”。在大学生看来,迈进学校大门,戳破“窗户纸”之后,从想象到现实,当然有差距。
 
缘于一本杂志的选择
 
还在读高三,徐孜就知道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
 
虽然现在身份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但她本科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没错,正是她当年在杂志上瞥到的那个专业。徐孜告诉记者:“翻杂志的时候看到对北语对外汉语专业的介绍,觉得说得特别好,印象十分深刻。”
 
高三学生对兴趣特长的判断很简单——“那会儿喜欢学英语和语文,成绩都不错”。徐孜说,但觉得单纯学英语很枯燥,“大概读中文系就业不好”。而对外汉语专业听起来像是把自己这两门优势结合起来,“以后可以教外国人汉语,感觉很高端”。北语的这个专业是全国最好的,录取分数一向不低,徐孜便对此上了心。
 
平心而论,徐孜表示,“我们专业的老师都很厉害,很多是行业内的泰斗级人物,课程设置也不错。但是实践类的课程太少”。大学前两年,徐孜的课基本是理论类,主要包括英语和一些基础的汉语类课程。她说:“但由于缺乏实践,大家对于这些理论也都不怎么上心。”至今,徐孜还能记起许多课程名称,诸如比较精彩的有中国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语言学概论之类的课程,“考完试就没什么印象了”。
 
“我们普遍都感觉四年下来理论学得过多,基本没有实践机会,缺乏学以致用的机会,所以到后面大家都觉得有点枯燥。”徐孜向记者总结道。她和同学都希望学校发挥北语留学生众多这个优势,“比如大一、大二暑期开个实践课,真正让大家上讲台试试”。
 
到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徐孜说,好多同学都抱怨自己当初怎么选了这么个专业,“英语没有英语系的好,汉语没有中文系的好,做老师又不能跟师范大学的竞争,出国也没那么容易”。
 
“就业方向很狭窄。”徐孜解释道,国内教外国人汉语的需求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多,除了高校,对口的就业方向就只剩下语言培训机构,但又“不怎么正规”。于是,跨专业考研成了她最后的选择。
 
并不是游山玩水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黄蕾觉得“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听起来还不错,“又可以旅游又可以学管理,游山玩水,很惬意”。读了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想象中美好。
 
“之前以为做导游可以免费游玩各种景点,后来才知道,真正工作起来,导游往往是只跑一条线或者做某一个地区的地陪。一年到头,看得都是一样的景色。”广东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黄蕾觉得很失望。黄蕾所学的课程虽然包括管理学的基础科目,比如会计学、财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等,但是“都学得很基础和肤浅,并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其实我也不明白自己学的到底是旅游管理还是酒店管理,招生的时候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毕业证上则是旅游管理。”黄蕾的同学张健告诉记者,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起步较晚,大部分专业课程都是照搬国外教学,但是国外教学注重实践的精髓没到,“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国外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酒店,供学生实习,譬如康奈尔大学。但国内只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
 
张健表示,旅游虽然是朝阳产业,但是国内旅游业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开发不合理且水平较低,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自然也不高。与此同时,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都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公众也大多认为旅游业的从业者不需要很高的素质。
 
所以,张健在找工作时,“明明是个重点高校,却有种觉得自己是技校生的感觉”。事实上,用人单位也会因这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误解而歧视这些学生。张健的一个师姐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其求职某银行管理职位的过程中,已经通过终面,但却在最后提交资料的环节时,因被用人单位发现所学为旅游管理专业而被拒。
 
“专业其实也是围城”
 
“大学读什么专业,都很偶然。”张健回顾了自己和身边同学当年报志愿时的心理历程后,这样感慨道。
 
他分析,当年大家对所有专业都不太了解,对自己喜欢什么也不太清楚。除了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选择“热门”专业,让自己的分数“物有所值”外,其他选择就比较偶然了。
 
北京某高校国际关系学院的王雨相当支持张健的这一观点。高中毕业那两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正热播,史诗般的叙述让王雨对历史、国家政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报志愿时,她看到“国际政治”这个专业,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便填了。
 
于是,确实很偶然,王雨不禁感慨:“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纪录片,我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国际政治,看到就跟没看到一样。”
 
王雨说,外人看来,国关大概会培养出外交官,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可事实上,师兄师姐们每年进外交部的也就一两个。不过,围城外的人还是想进来。王雨告诉记者,每年跨专业考研报国际政治的人也挺多。比如某个转专业的师兄让王雨印象很深刻。王雨的这位师兄原本读的是金融类,那可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可师兄读了一年后就申请转院到国关,“在学术路上走了下去”。
 
如果在网络上搜一搜“专业 吐槽”,不难发现,其实每个专业都有人不喜欢,调侃和嫌弃都是真心的。已经在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也爱在报考季以过来人的姿态,苦口婆心地奉劝后辈“一定不要读XX专业”。
 
“既然是围城,那么围城内外,总有落差。不论读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挑个自己喜欢的吧。”张健最后总结道。




https://m.sciencenet.cn/blog-990482-706040.html

上一篇:“双轨制”驱动下的芬兰高等教育
下一篇:创业必修课:理想距现实还有多远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