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rdai的柠檬茶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serdai 品茶、喝咖啡、闲话、科学八卦、与聊天

博文

星巴克在英国玩弄猫腻,占小便宜吃大亏

已有 4481 次阅读 2012-12-5 19:21 |个人分类:社会文化历史|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英国, 星巴克

最近,一批跨国大公司等在英国赚大钱不缴税的情况得到曝光,包括亚马逊(Amazon)和星巴克(Starbucks) 等在内的跨国公司在英国的营业额高达数亿英镑,现在这些公司面临很大的缴税压力。

星巴克2011年在英国的营业额接近4亿美元,却没有缴纳任何的企业税。原来,这些资金都被转到了在荷兰的兄弟公司,使英国星巴克的财务报告年收入显示亏损。

按照欧盟国家的管理规定,一个跨国公司只需要在欧盟中的一个国家注册就可以在整个欧盟运营,因此,某些跨国公司就和某个国家达成协议,以比较低的税率入住,然后在其他欧盟国家的营业收入转移过来,从而少缴税多盈利。星巴克就是玩弄的这个猫腻。2011年在英国的营业额接近4亿美元,实际利润很高,但是被转移到了荷兰,在英国的账面上,不但没有盈利而且还亏钱。

这样玩弄猫腻,的确节省了一些税款多了一点利润,的确占了小便宜,但是这样的事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猫腻。这样做的结果,损失了公司的人格和信誉。用东洋话说,良心大大的坏。


英国公共账务委员会表示,跨国企业在英缴税太少或不缴税是对英国公司的“侮辱”英国的公共账务委员会在2012年11月从星巴克、谷歌和亚马逊的高管那里收集了这些公司在英国缴税多少的证据。

这个公共账务委员会主席霍奇(Margaret Hodge)说,英国税务局(HMRC)需要对跨国公司的避税问题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现在存在跨国公司的企业税变成“志愿”的风险,而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她说,“这些跨国公司在英国牟利。我们所要说的是如果你在英国有经济活动,你也获得了利润,那么就应该缴税。”

英国税务局则表示,已经确保这些跨国公司“按照英国的税务法”而缴付税务。同时,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将会公布拨款给相关部门以整治跨国企业避税行为。

在此压力和良心驱使下,星巴克表示,正在与英国税务局和海关以及财政部商讨缴税的问题。

星巴克称,“我们听取了顾客和雇员的意见,也了解到为了保持和进一步建立公众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有必要做更多工作。我们正检讨在英国的缴税问题。公司正在与英国税务局和财政部进行商讨。”

星巴克触怒英国人 三年没给英国财政交一分钱,

http://finance.eastday.com/Business/m2/20121205/u1a7041034.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21205/021013896633.shtml

英拟“严打”外企避税 矛头直指星巴克、谷歌等
http://tech.hexun.com/2012-12-05/148716729.html
http://www.sznews.com/finance/content/2012-12/05/content_7467597.htm
http://gb.cri.cn/27824/2012/12/03/6071s3946300.htm
http://news.163.com/12/1205/11/8HV5EB1000014JB5.html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205/c1004-19797074.html

这件事情的启示:
一. 占小便宜吃大亏,这是中国古训,不用多解释了。如果这次星巴克在英国坚持避税的话,英国政府相信会有很多措施采用,比如1. 动用政府权利调查星巴克的收入和盈利状况,采用行政措施处罚,要求补交税款和罚款; 2. 动用政府的舆论力量,向广大民众告知,星巴克的良心大大的坏,从而严重影响星巴克的正常经营和运营,最后达到星巴克关门走人的地步;还有很多措施可以使用等等。

二,这样的猫腻,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玩弄过很多次,就是说,公司实际上赚了大钱,股票高升,但是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和经营却赔了大钱,净结果是中国的财富外流。希望能让中国政府和很多人认识到这就是猫腻,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减少国家的损失。



https://m.sciencenet.cn/blog-99360-639521.html

上一篇:日本主干高速公路隧道崩塌让人开始怀疑日本质量
下一篇:荒诞:世界末日谣言地球连续3天黑夜导致蜡烛抢购风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