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用-烂-了的“聆听”
热度 2 王志威 2024-6-10 21:15
在许多学术/非学术报告的PPT最后一页,经常见到“感谢聆听”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报告人有专家大佬,也有新手小白。 然而, “聆听”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辞。通常是用于:自己聆听长辈、前辈、上级。而不能在报告结束时感谢前辈、或同行、或晚辈的“聆听”,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固然,理工同行们的文字功底不需要硬性的要求 ...
46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张海霞丨本自具足的生命!
张海霞 2024-6-10 13:59
就连这一朵从不引人注意的野花,原来也是这样一个本自具足的完美生命!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足够幸运,又能够跟其他这么多完美的生命有交集,简直就是三生有幸,真心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每时每刻都好好享受这天赐的幸福,尽情欣赏这个世界,看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听风声雨声、蛙 ...
5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资本发展视角下的知识分子的分级与发展策略
热度 1 刘青松 2024-6-10 13:39
人工智能给现代人类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人工智能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包括人类引以为豪的意识和创造思维领域,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这种担忧在资本主义早期工厂流水线建立时就曾经出现过。高效率的工厂和机器会取代人工,让很多传统产业工人失业。现在回首看,当时这个预言确实实现了。传统低效率的手工业已 ...
3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激发省级公益一类科研机构创造力的有效举措——“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机制
王鹏 2024-6-10 09:06
一、省级公益一类科研机构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78年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各省纷纷成立省级科研机构,至今已有二十家左右,大多属于公益一类研究所。 2016年国家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以来,省级公益一类科研机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但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缓慢,甚至有的科研机构横向项 ...
1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要重视学习地质知识
热度 1 刘庆生 2024-6-10 08:48
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要重视学习地质知识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为了完成学校关工委银龄宣讲团的“任务”,我向在职时的学院领导提出能否给学生,重点是研究生安排一次报告。以前学院安排我的报告主要是面向大学本科新生的《我谈大学生活》(属于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给研究生的《研究 ...
3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启蒙运动
热度 1 单治超 2024-6-9 20:35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大相径庭,甚至有些私人关系还非常不好。但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还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思想家的价值本就不在于替代他人进行思考,而是启发他人思考。 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不一致有一系列主客观的原因,但它们都是思想家理性思考的产物。由于天赋异禀,或者受 ...
3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才华才奴与奴才——读《屈原列传》
热度 1 籍利平 2024-6-9 20:04
才华才奴与奴才——读《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开头是这样写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
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干空气、水汽的不同经向环流特征
热度 2 张学文 2024-6-9 17:37
干空气、水汽的不同经向环流特征 张学文, 2024 06 09 气象学中有个名词就是所谓的 纬向环流 。它就是泛指围着地球纬圈流动的空气(西风带)。而气象学揭示对流层大气中自西向东流动的空气很多,几乎可以说向东移动是对流层空气的重要、主流特征。 既然大气中存在着明显的沿着纬圈运动的空气 - ...
5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同位素分馏】多维度探讨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附表格:12条因素总结及举例)
李中平 2024-6-9 16:49
引言: 同位素分馏的驱动力根源在于原子质量的微小差异,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却能在地球的物理、化学乃至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全球循环,到深埋地下的地质作用,乃至至微生物呼吸的微小尺度,同位素分馏现象无处不在,成为解读地球历史和动态过程的关键密码。从深邃的地幔对流到浩渺 ...
3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当“写手”遇到记者,会有怎样的故事
热度 2 马臻 2024-6-9 16:30
最近工作极为繁忙,经常有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需要处理。 到了周末,无人打扰,便想着写篇博文。翻阅了几本新闻方面的书,有了写博文的灵感。 (一) 还是先从“写手”谈起。 在我的印象中,“写手”就是一群文艺青年,他们在流行的期刊组建的微信群里,等待编辑给出当前的征稿话题,然后飞快地写一写, ...
54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