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才华才奴与奴才——读《屈原列传》

已有 654 次阅读 2024-6-9 20:04 |个人分类:思维秀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才华才奴与奴才——读《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开头是这样写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这一段文字里,提到了怀王、屈原、上官大夫。博主觉得,怀王宁愿重用奴才上官,也要疏远、弃用屈原,是有“合理”因素的。怀王希望使用才奴和奴才。“因才为奴”和“因奴成才”,差异是比较大的。才华横溢的政治、外交人才屈原,奴性不足以立足,才华没有了用武之地;上官大夫揣摩怀王心思、做奴出色,成了重用他的人心目中不可多的“人才”,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从居于庙堂之高的政治、外交大员,到处江湖之远的“民间风情考察员”,屈原不得不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他有些不情愿,公文无需起草了,诗赋可以随时打草稿。《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陆续写了出来。人们不记得他被重用的时候,写过哪些公文(外交文书)了,诞生于“流放”中的文学作品却流传了千年。这恐怕是怀王、上官之流想象不到、不愿意看到的“远景”。

“争宠而心害其能。”是许多奸佞之徒的心理疾病,这些人干实事未必行,进馋言却得心应手、颇为有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知道头头们喜欢听到什么话,另一方面也是头头们畏惧太正派、太有才、太直率的下属。这些下属,往往坚持真理、不懂得变通和委屈求全,成为争宠者的牺牲品。有些牺牲品,被牺牲多年后平反了、恢复了名誉;有些牺牲品只是在民间得到了正名,进入民间传说。

有点才华,或自以为有点才华,而且不愿意做曲意逢迎的奴,结果往往不妙。“觉悟”比较早的才子,在成为才奴一段时候之后,思维逐渐退化(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终究逃脱不了成为奴才。这样,才奴和奴才合流了。

那么,即不愿意成为才奴,更不愿意成为奴才屈原之辈,只能是自生自灭。想开了,多吃几年大米饭;想不开了、抑郁了,那就只好少吃几年大米饭了。

若干之后,人们怀念屈原的好、鞭挞怀王的糊涂、上官的奸佞,却改变不了人世间的悲剧和喜剧的结局。

人们在自己喜欢的时候、自己觉得方便的地方表达对于不得不成为伟大诗人的人的怀念。

为他设立节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传播其精神,让这样的诗人及其作品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是对悲剧主人公屈原及其徒子徒孙的一种弥补。

有意思,悲剧开始朝喜剧转换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1437484.html

上一篇:作者学?
下一篇:小朋友们与小“可爱”

9 郑永军 孙南屏 谢力 杨卫东 武夷山 宁利中 尤明庆 朱林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